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1.06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性楊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性隨勢流動易變,楊花隨風飄蕩不定。比喻用情不專,作風輕浮。多指女子。含貶義。《綠野仙蹤》第八三回:「況男子漢那一個不是水性楊花,你不拿住他個把柄還了得!」《福惠全書.卷一九.刑名部.姦情》:「或彼粗悍而誘彼以溫柔,婦人水性楊花,焉有不為所動。」《紅樓夢》第九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楊花。我若說有錢,他便是貪圖銀錢了。」也作「楊花水性」。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參見「螳螂搏蟬」條。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志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外面。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跟著滅亡。有言﹕輔車(頰骨與牙床)相依,唇亡齒寒,所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相依關係。”結果虞國國君沒有聽從勸告,晉國在滅了虢國後,順便也滅了虞國。沒有嘴唇,牙齒就會受冷。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解釋唇齒共依存,關係密切,故引申...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雞殺死,取出腹中的蛋來吃。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更大的利益。如:「你挪用公款來吃喝玩樂,無異是殺雞取卵,終將自食惡果。」又比喻為政者橫徵暴斂,不惜斷絕人民生機。如:「秦始皇橫徵暴斂,使百姓三餐不繼,民不聊生,這種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
利慾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名利私慾而蒙蔽了心智。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慾薰心,隨人翕張。」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三十至四十,利慾薰心,趨避著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行事馬虎草率,得過且過。語出《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偷安」,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語出漢.賈誼《新書.數寧》。「苟且偷安」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利益,以致失去理智。[例]我看他是利令智昏,才會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末路窮途注音︰ㄇㄛˋ ㄌㄨˋ ㄑㄩㄥˊ ㄊㄨˊ漢語拼音︰mò lù qióng tú釋義︰猶「窮途末路」。見「窮途末路」條。 01.《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那時我見你兩個末路窮途,彼此無靠。是我一片好心,一團熱念,難道我有甚麼貪圖不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