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4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郭玉》:「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彊,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駑馬戀棧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駑鈍的馬貪圖馬房中的豆料。比喻庸才貪戀祿位。語出《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裴松之注引干寶《晉書》曰:「桓範出赴爽,宣王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範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宋.黃庭堅〈次隴寄六第濟南邵城橋亭之〉詩:「駑馬戀棧豆,豈能辭縶縲。」也作「駑馬戀棧」。
美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美麗的容顏。《晉書.卷四九.阮籍傳》:「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紅樓夢》第六四回:「自古道『慾令智昏』,賈璉只顧貪圖二姐美色,聽了賈蓉一篇話,遂為計出萬全。」
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三國魏.鍾會〈移蜀將吏士民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返,大兵一放,玉石俱碎。」《紅樓夢》第四五回:「探春道:『你雖不會作,也不要你作,你只監察著我們裡頭有偷安怠惰的,該怎麼樣罰他就是了。』」
貪榮慕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榮華,愛慕財利。《周書.卷二二.柳慶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
末路窮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已走到絕路,再無轉機的希望。《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那時我見你兩個末路窮途,彼此無靠,是我一片好心,一團熱念,難道我有甚麼貪圖不成?」也作「窮途末路」。
殷殷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的成周,勉勵他遵循周公教化人民的方法,勤勉不怠,不可貪圖逸樂而荒廢政事,原文中也有「惟日孜孜」的文字。
妄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貪圖、企圖、希圖、意圖
黃雀伺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小孩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那個小孩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樹下準備把牠射下。牠們三個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完全無暇顧及身後的危險。」吳王聽了,警覺到有許多國...
近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眼光短淺。[例]短見近視之人,貪圖眼前利益,很難有大成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