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毅然決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態度堅決,毫不猶豫退縮。如:「他從小立志報國,長大後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天下仍不太平,各地均有叛亂。晉成帝時,蘇峻起兵叛亂,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那時以陶侃為首,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卻一直無法取勝。陶侃感到勢不可為,想要退兵,溫嶠便說服他,說:「天子受到小人逼迫,社稷動盪不安,正是臣子報效國家的時機。如今的情勢,已經不容我們退縮,就好像騎上了老虎,難以下來啊!」陶侃無法反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後來「騎虎難下」這句成語,就從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所記溫嶠言「騎虎之勢,可得下乎」演變而出,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望之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而卻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而卻步」典源作「望之卻步」。看到了一件困難或危險的事,有些人會去克服,有些人則會畏縮不前,後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卻步」來形容。「卻」是退後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語.儒行解》說:「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個人退縮不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5) 鼓:激勵、使振作。 (6) 王子城父: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惠公時大夫,善於領兵。
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畏懼或憎厭而退縮不前。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頹喪卻步。」
打退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擊鼓離堂休息。※#語或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後用「打退堂鼓」比喻中途退縮放棄。
盡其在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心盡力去做好應作可作的事。如:「凡事盡其在我,不可輕言退縮。」《宋史.卷三五九.列傳.李綱下》:「故創業、中興之主,盡其在我,而以其成功歸之於天。今未嘗盡人事,敵至而先自退屈,而欲責功於天,其可乎?」
不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但。[例]艱困的處境不僅沒讓他退縮,反而使他愈戰愈勇。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左顧右盼,畏葸不前,猶豫不決,縮手縮腳,瞻前顧後反義:一往直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敢作敢為,無所畏懼辨似: 「畏首畏尾」及「左顧右盼」都有猶豫不決的意思。 「畏首畏尾」側重於疑懼退縮;「左顧右盼」側重於顧慮過多。 畏首畏尾 左顧右盼 辨似例句 ○ ㄨ 我就是信任你,才把任務託付給你。你就放手一搏,不要~,故步自封。 ㄨ ○ 每個人都熱心地提供意見,反而把他弄得~,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見了就退縮不前。指危險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看了就退卻不前。※語或本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