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無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庖丁初次宰牛時,所見的是牛的身體,幾年後技術純熟,宰牛時,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比喻技藝純熟高超。唐.楊承和〈國公功德銘〉:「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其吭如芻豢悅口。」也作「目牛無全」。
風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風傾倒。比喻服從或流行。如:「風靡一時」。《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方今英俊雲集,百姓風靡,雖岐慕周,不足以喻。」《文選.陸機.五等論》:「卒有彊臣專朝,則天下風靡。」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 (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僧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蘇軾〈會客有美堂周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詩二首之二:「僧侶且陪香火社,詩壇欲斂鸛鵝軍。」
意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願、希望。唐.李白〈書情寄從弟州長史昭〉詩:「誰言貴此物,意願重瓊蕤。」
勃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傳》:「類岐之累德,異豐沛之勃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周的祖先公劉所立。通「」。
2.山名。位於大陸地區陝西省縣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想念、思念。《詩經.小雅.四牡》:「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三國魏.邯鄲淳〈漢鴻臚陳紀碑〉:「思齊古公,土是因,不忘諗國,惠我無垠。」
有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故意。《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太史公曰》:「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碰著這種倒霉學臺,有意難人,我料想也不會進學的。」
鎖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險要之地或事物的關鍵。唐.劉寬夫〈州節度使院新建食堂記〉:「朝廷以新平扼東西,鎖鑰郊圻,將帥得人,則虜馬不敢東嚮而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