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說、談。如:「齒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叟曝言.第九回》水夫人不覺慘然1>,沉吟2>了一會,說道:「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但收之則非禮,棄之則不情。聽憑他自去主張,只不要向我說,省我生氣!」當命紫函扶起田氏,喝令素臣起去。 〔注解〕 (1) 慘然:憂戚哀傷的樣子。 (2) 沉吟:深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兄弟相親相愛。《書經.康誥》:「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南史.卷六○.傅昭傳》:「昭弟映,字徽遠,三歲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勵行,非禮不動。」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將伐魯,問於叔孫輒。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託也則隱。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疾之。王問於子洩,對曰:「魯雖無以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1>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2>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3>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 〔注解〕 (1) 簡子:趙鞅,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晉國人。趙武之孫,正卿。卒謚簡。 (2)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祭土地神的典禮。《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非禮也。」
仁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愛正義,寬厚正直。《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唐.孔穎達.正義:「仁是施恩及物,義是裁斷合宜。」《文選.張衡.四愁詩.序》:「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
禮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乎理必出於禮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禮也,五倫皆禮……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禮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禮折之,則人不能爭,以非理折之,則不能無爭矣。故理必附乎禮以行,空言理,則可彼可此之邪說起矣。”《揅經室續集三集》《禮記》全書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饒具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礡、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 (書)|大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