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出處)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捕到魚就忘了捕魚的竹器。原比喻既已領悟道理或掌握精隨,表達它的語言文字就可拋開,不要執著。今指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 語源(出處)莊子 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譯文筌是用來捕魚的,捕了魚就忘了漁具。……我那能同忘言的人來談論呢? 近義忘恩負義 得兔忘蹄 過河拆橋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反義飲水思源 落實思樹 感恩圖報 例句你有今天的地位都是王先生的照顧,千萬不可得魚忘筌、過河拆橋喔! 引用&l...
茅塞頓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像被茅草堵塞的內心,突然開闊。比喻突然理解、領悟。[例]老師的一番話使他茅塞頓開,不再鑽牛角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瞭、領悟。《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喒兩個口不言,心自省。」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領悟了解。如:「這題數學想了很久,豁然開朗,馬上就算出答案了。」也作「豁然大悟」。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茅塞頓開,豁然大悟,豁然貫通,豁然開朗反義:大惑不解,百思不解辨似: 「恍然大悟」及「豁然開朗」都有領悟了解的意思。 「恍然大悟」側重於事物疑慮的明了;「豁然開朗」側重於事物真相的了解。 恍然大悟 豁然開朗 辨似例句 ○ ㄨ 經過警方的說明,大家才~,知道真凶是誰。 ㄨ ○ 查了這部百科全書,頓時~,解決多年的疑惑。 「恍然大悟」及「豁然貫通」都有領悟了解的意思。 「恍然大悟」側重於猛然醒悟的理解,通常帶有驚嘆的情緒;「豁然貫通」側重於對事物全盤了解。 恍然大悟 豁然貫通 辨似例句 ○ ㄨ 聽了妻子的說明,他才~,說:「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 ㄨ ○ 我親自到埔里參觀了手抄紙廠...
移情與反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實際的想法,甚至對治療師做出不恰當的行為。相反地,一位訓練有素的治療師會善用治療性的移情,協助個案領悟過去的關係和經驗。(註一) 反移情又稱情感反轉移,反移情則是諮商師經驗到「諮商師無意識地將正向或負向的願望、幻想、感覺指向或投射到個案身上,究其原因乃是諮商師個人未解決的衝突。」(Gladding,2006,p.38) 若諮商師缺乏覺察,表現出不適當的情感,不了解個人的信念、特質、態度、需要和未竟事務是如何滲透至關係中,失去客觀性,則會使治療效果不彰,可和督導討論、自我覺察找出反移情根源、個人接受分析等方式覺察自己對個...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學而》記錄了子貢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複習學過的課業,而能領悟出新的道理。語出《論語.為政》。
弄巧成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祖道一,俗姓馬,世人稱為馬祖,是中國禪宗史上最有聲望的人物之一。馬祖的禪法主要圍繞著人達到覺悟解脫的心性依據和應當如何對待修行的問題。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力弘揚禪風。馬祖除了上堂示眾的普說之外,對眾多弟子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誨引導方法。在《五燈會元》中有一段記載馬祖和龐居士的對話,大意是說馬祖對龐居士自認為已經領悟本來面目,沒有表示認可,只是眼睛往下看;對於說自己善彈無弦之琴表示默許,所以將眼睛往上看。馬祖以動作回答,讓龐居士自己省悟。龐居士覺得自己本想賣弄聰明,結果反而做了蠢事,實在是弄巧成拙。後來「弄巧成拙」被用來比喻枉費心機。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卷有益」之「益」,典源作「得」。打開書冊閱讀,必有所領悟獲得。#語本《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陶潛》。後用「開卷有益」指打開書本閱讀,即能得到好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