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舉一而三反: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餘各事。見「舉一反三」。 (2) 聞一而知十: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見「聞一知十」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邕書〉這篇文章,描述自己對李邕書法的感受。他從李邕的書法中,看到了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風格,領悟到書法的傳承性,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筆法學到其他人的精華,對技藝的增長十分有幫助。但他也強調,自己雖然受到李邕的影響,但書寫形式並不完全相同,而是取其精髓。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得其意而忘其形」演變而出,指文學藝術創作上,取其精神而捨其形式。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練了自然能領悟出竅門。《鏡花緣》第三一回:「俗語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並且連寄女也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啟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如:「這場精闢的演講,對我待人處事的觀念和態度啟示良多。」清.錢大昕〈廿二史攷異序〉:「戊戌設教鍾山,講肄之暇,復加討論。閒與前人闇合者,削而去之;或得於同學啟示,亦必標其姓名。」
2.使人有所領悟的啟發與指示。如:「從失敗中得到的啟示,更為珍貴。」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同義詞4.2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有透徹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語譯:有透徹的領悟,也有了事不夠透徹的領悟。 解釋意指了解不夠透徹 故事內容無。 相似、相反詞 同義詞無。 反義詞瞭若指掌、融會貫通、心領神會 例句這個問題他解說了半天,我仍是一知半解,毫無頭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資高、領悟力好。如:「聰明」、「聰慧」。《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傳》:「聰達有材,帝甚愛之。」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主張不立文字,認為禪理不可言說,而斷際禪師的《傳心法要》就是延續此說。他強調在禪理的實踐中,心就是本體、核心,是眾生本來就具有而永不變易的佛性;禪修的目的在於保住本心,不起妄念,不假外求。他還特別強調實際生活中「心即無心」的道理。在一切行住坐臥中,但求無心,即不起妄念,這就是佛心了。因此修行時,不須透過語言、文字,以己心和佛心相印證,領悟佛的真理,就是「以心印心」了。後來「心心相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用來比喻彼此心意互通。
啟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誘導開發,使其領悟通曉。語本《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漢.班固〈典引〉:「猶啟發憤滿,覺悟童蒙。」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著馬靴搔癢處。比喻未能透澈領悟佛理。※#語或出《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後用「隔靴搔癢」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
靈機一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忽然有所領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嚮,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