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2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打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演技藝。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九.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參軍色作語,問小兒班首近前,進口號,雜劇人皆打和畢,樂作,群舞合唱。」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三.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上壽賜宴》:「雜劇色打和畢,且謂:『奏罷今年新口號,樂聲驚裂一天雲。』參軍色再致語,勾合大曲舞。」
精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苦心孤詣」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屈復〈論詩絕句〉二四首之一三(據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八下》引)三代而還盡好名,文人自古善相輕。鍾譚死後虞山出,從此前賢畏後生。萬紫千紅粲以繁,野花結子也堪餐。苦將心力成孤詣1>,不敢隨風薄2>宋元。 〔注解〕 (1) 孤詣:獨到之處。詣,音|ˋ,指學業、技藝等所達到的境界。 (2) 薄:鄙視,輕視。
專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專精於某種學術或技藝。如:「專科醫師」。
升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學問技藝已稍入門。《文選.孔融.薦禰衡表》:「初涉藝文,升堂睹奧。」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仲尼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顏氏居八人焉。」
斗絕一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讚他人獨具文才或技藝。《舊五代史.卷六○.唐書.李襲吉傳》:「李公斗絕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
色藝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色與技藝都非常出色,無人可與匹敵。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師師無所歸,有倡籍李姥者收養之。比長,色藝絕倫,遂名冠諸坊曲。」
得手應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娼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表演歌舞技藝為業的人。亦指妓女。《三國演義》第一○九回:「今主上荒淫無道,褻近娼優,聽信讒言,閉塞賢路。」《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又不是娼優隸卒,為甚那紗帽飛到他頭上還有人撾了去?」也作「倡優」。
縮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的祭文之中,韓愈寫道:「這種情形就像不善於鑿木的人,偏讓他去鑿木,結果弄得指頭流血,滿頭大汗;但是技藝純熟的大匠卻只能縮手袖間,站在旁邊觀看。你的文章才華如此出色,反而不被重用;卻讓我們這些人,掌握了朝廷大權。」對於柳宗元一生懷才不遇,發出了沉重的嘆息。後來「袖手旁觀」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置身事外,不予過問。
對牛鼓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卻充耳不聞,自顧著吃草,這是因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地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由典源看來,牟子舉公明儀為牛彈琴的故事時,並沒有貶抑牛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說明自己的用意。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對牛彈琴」,用來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