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4.3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加倍、超越、過。如:「兼程趕路」。《論語.先進》:「由也兼人。」唐.韓愈〈韓滂墓誌銘〉:「讀書倍文,功力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敗。如:「負分明」、「不分負」。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勢強大的賓客,占了主人的地位。或比喻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據或過原有主要事物的地位。[例]他在聽眾席上大發議論,喧賓奪主,引起其他人的側目。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同心協力,共圖解救,戰困難。參見「同舟而濟」條。《三國志.卷二八.魏書.毋丘儉傳》裴松之注引〈文欽與郭淮書〉曰:「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福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量詞:(1)計算談話次數的單位。如:「聽君一席話,讀十年書。」(2)計算議會席次或名額的單位。如:「這次立委選舉在野黨共取得三席。」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所不有。在〈小問〉篇中,桓公問管仲,想要壓伏人民,應該如何做?管仲回答︰「身為一個國君,不應該想要服於民,因為民之道並非天下之王道。如果想要壓伏人民,那麼只要用嚴刑峻法,人民自然就會被壓伏了。但是這樣只能讓國家暫時安定,卻無法維持長久。」因此管仲認為採民之道的結果,將是「危哉!君之國岌乎!」,造成國家的動盪不安,請桓公三思。」後來「岌岌可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危險。在《韓非子.忠孝》中,則引作「當是時也,危哉,天下岌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競爭、較量。如:「角智」、「角」、「口角」。《聊齋志異.卷一.王成》:「每值上元,輒放民間把鶉者入邸相角。」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後魯肅4>上代周瑜5>,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6>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7>。」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卿)〔鄉〕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祕而不宣。權常歎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注解〕 (...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怒不可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喜不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