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41.86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異而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異思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管子.小匡》篇中,記載了春秋時,齊桓公問丞相管仲說:「要怎樣才能讓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業?」管仲回答說:「士、農、工、商這四種身分的人不可以雜處而居,不然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聖王的時代,士都住在環境清淨的地方、農民一定住在田野鄉間、從事勞動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經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場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麼從早到晚、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義、孝、敬、愛、悌等處世原則,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下來,不會受到別的事物干擾而改變他們的意志。後來「見異思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見異物而遷焉」演變而出,比喻意志不堅定。
立命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命,精神安定。安身,得以容身。立命安身指精神有所寄託,生活有所著落。《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不但這樣,還要給他立命安身。那時才算當完了老哥哥的這差,了結了我的一條心願。」也作「安身立命」。
安邦治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國家,使之穩固安定。《孤本元明雜劇.伐晉興齊.頭折》:「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治國訪知音。」也作「安邦定國」。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張孟談答道:「我察看古往今來的歷史事件,知道君臣永遠無法共享權勢,真這樣做的,未曾有過好結局。前人的教訓,正可作為我們的借鏡啊!」趙襄子在他的堅持下也只好答應。張孟談於是辭掉官職,並把名下所有封地獻還,然後就在負親這個地方耕作自足。在此事中,張孟談表現出的智慧與趙襄子表現出的英明,正因為他們能如張孟談所說:「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把歷史的教訓轉化成自己的借鏡。後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被用來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鑑鏡。
荒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言不安定。《三國演義》第四回:「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
帖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順從的樣子。《舊唐書.卷一四.馬周傳》:「往者貞觀之初,率土霜儉,一匹絹纔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聞語,帖然敬伏。」
不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定、不平靜。《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有大難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若不靖於本,而務救於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意合情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馮衍〈與陰就書〉(據《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李賢注引)衍聞神龍驤首1>,幽雲景蒸,明聖修德,志士思名。是以意同情合,聲比2>(則)〔相〕應也。伏見君侯忠孝之性,慈仁殷勤,論議周密,思慮深遠。顧以微賤,數蒙聖恩,被侯大惠。衍年老被病,恐一旦無祿,命先犬馬,懷抱不報,齎恨入冥,思剖肝膽,有以塞責。方今天下安定,四海咸服,蒙恩更生之臣,無所效其死力。側聞東平、山陽王壯當之國,擇除官屬,衍不自量,願侯白以衍備門衛。 〔注解〕 (1) 驤首:抬頭,比喻意氣軒昂。驤,音ㄒ|ㄤ,仰起。 (2) 比:音ㄅ|ˋ,和諧。
弄孫含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穀價上漲了好幾倍,我因此日夜憂心,坐立不安。在這個時候,實在不應該再談分封外戚爵位的事。等到國家安定、年年豐收的時候,你就可以依著自己的意思去處理政事,而我也自然可以含著糖逗弄著小孫子,過著悠閒的生活,不再過問國家大事了。」後來「含飴弄孫」被用來形容老年人恬適悠閒的生活樂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