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9587 ms
共 4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路》1>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2>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仲尼燕居》。
(2) 錯:通「措」,安置。〔參考資料〕 《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
|
戮力壹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
門無雜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無雜亂的客人,指交友謹慎。《晉書.卷七五.劉惔傳》:「累遷丹陽尹。為政清整,門無雜賓。」
|
平易近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易近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
毋望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妄之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无,古「無」字。无妄,是《易經》卦名。卦象是下震(☳)上乾(☰)。六三的爻辭說:「无妄之災。」意思是不妄為卻無故招致災禍,這就像是有人把牛繫在路上,卻被路過的人牽走,而使同邑的人平白受到懷疑和搜捕。後來「無妄之災」被用來比喻意外的災禍。如漢人王充《論衡.卷一五.明雩》:「無妄之災,百民不知,必歸於主。」百姓因為不明究裡,往往將意外的災禍歸究於為政者。
|
攻乎異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攻讀六籍經典以外的雜學。語出《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後稱專治於非正道的事、物。
|
堅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決地拒絕。如:「他為政清廉,堅拒各方關說。」《聊齋志異.卷六.小謝》:「嘗宿部郎家,有婢夜奔,生堅拒不亂,部郎以是器重之。」
|
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疲困乏力的馬,不怕鞭子打得急;已窮困不堪的人民,不畏懼嚴刑峻法的壓迫。意指為政者,應以仁存心,以民心為取向,切不可一味以嚴法重懲加之於民,當以民眾利益為先。漢.桓寬《鹽鐵論.紹聖》:「梁氏內潰,不能禁峻法不止,故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雖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
同心僇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
言行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三五.崔浩列傳》史臣曰:「崔浩才藝通博,究覽天人,政事籌策,時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於子房也。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