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政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行政事務的官吏,可分為政務官及事務官。
|
進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用賢能的人。[例]進賢任能是為政者用人的基本原則。
|
數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天文、曆法、占卜、陰陽五行等的學問。《墨子.節用上》:「此不令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數術而起與?」《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序》:「極數知變而不詭俗,斯深於數術者也。」
|
莫措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足無措」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路》1>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2>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仲尼燕居》。
(2) 錯:通「措」,安置。〔參考資料〕 《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
|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
飲水知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水思源」之典源,提供參考。 北周.庾信〈徵調曲〉(據《庾子山集注.卷六.郊廟歌辭》引)正陽1>和氣萬類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2>耕植於義圃,君子翱翔於禮園。落其實3>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咎繇為謀不仁遠,士會為政群盜奔。克寬則昆蟲內向,彰信則殊俗宅心。渭橋有月支抱馬,上苑有烏孫學琴。赤玉則南海輪賮,白環則西山獻琛。無勞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注解〕
(1) 正陽:夏季的方位居南方,故曰正陽。
(2) 黎人:百姓、民眾。
(3) 實:植物的種子、果實。
|
戮力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
拱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星圍繞北極星。語本《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比喻四方歸附有德之君。《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傳三.高麗傳》:「載推柔遠之恩,式獎拱辰之志。」也作「拱北」、「拱極」。
|
目標中心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兒童、堂堂正正的國民為目的,應注重國民道德之培養,身心健康的鍛鍊,並增進生活必需之基本知能。」這些為政府所訂的目,是為官方的目標。也可算是一種形式的目標,常常是含糊不清、抽象籠統的。因此,有些學者主張以操作目標取代形式目標來衡量組織的效能,例如學校以學生的表現、教師的素質和畢業生的表現作為其操作目標,然後再根據所設定的標準,參考學校的資源分配來評估學校的效能。因此,目標中心模式常以常模或效標成就測驗來評量學生在基本能力上的成就,其所評量的效能層面,包括了安全和諧的環境、明確的學校任務、教學的領導、高度的期望、學生學習的...
|
解弦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調整樂器的琴弦,使彈出的音調準確無誤。語本《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後用以比喻重新變更法度或計畫。如:「自從新總裁上任後,公司的一切政策均解弦更張,完全改觀。」也作「解弦易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