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羈心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羈絆心。表示牽掛、留戀。如:「家中的小孩常讓他在工作時羈心絆。」
分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分析法為奧斯古德(C.E. Osgood)所創,將兩個相對的形容詞如「好/壞」、「強壯/軟弱」、「被動/主動」放在一個量尺的兩端,而將其間分為七個等級,然欲用若干這樣的量尺去評量某些概念的語。概念所指者,可以是具體的人、事或物,如「你的鄰居」、「你的老師」、「金錢」,或是抽象的事物如「聯合招生」、「男女合校」等。奧斯古德將語分析所得的資料加以因素分析,認定語分析主要包括三個因素,即評價(evaluation)、力量(potency)和行動(activity)。在實際應用時,可因研究目的而選定所要包括的因素數目,可以包括一個,也可以同時包含三個。但是習慣上,每一因素應採用三個或三個...
特徵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是如何學習到語言中正確的義呢?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主要的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是從特點性特徵說明語的發展;另一種則是以基模論與原型論的推演方式說明語的發展。
  一、特點性特徵的觀點
  一九六○年代,美國愛丁堡大學語言研究小組認為:兒童語發展是從各個關係詞的理解開始發展,如多少、粗細、長短、先後等詞的比較,而且,兒童通常以較特殊的特質式形象詞表達。唐納森(Donaldson)和巴佛爾(Balfour)的研究也認為幼兒的語發展是最先認識正面的詞,如高低先學會「高」,長短先學會「長」。可見,幼兒對詞的理解是先掌握較顯著或凸顯的形象和特徵而獲得概念的。
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決定。如:「你必須儘快打主,以免耽誤了時機。」
2.想辦法。如:「這件事有點棘手,希望你能幫忙打主。」《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若是借著了,你就使喚;若是借不著,你再另打主就是了。」
3.運用心機。如:「看他的樣子,定是要打主取巧了。」
乘其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不備,出於對方料之外。《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異乘其不,卒擊鼓建旗而出。」《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傳》:「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倍道兼行,乘其不。」也作「出其不」。
情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情投合」。見「情投合」條。01.《春柳鶯》第七回:「二人談得情投洽,忘卻夜深,直至燈殘燭暗,方才就寢。」意洽"> 
承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揣度心,奉承他人。參見「先承志」條。《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夫先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淺薄無行義者,其務在於適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義建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建構理論始於Brenda Dervin女士於1972年所主持的一項研究計畫,理論著重於發掘個人在面對生活情境中各式問題所產生的資訊需求,主動尋求資訊並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從當初理論發展初期由研究結果進而導出理論架構,義建構理論發展至今,已是圖書資訊學與資訊傳播學的關鍵理論之一,更是一套研究方法。
  義建構理論的核心假設有二,其一認為義建構的過程是非常主觀的,視個人的主觀識與情況而引發適性的建構過程,因此義建構應從使用者建構的角度為出發點(sense-making as user construct);其二認為義建構是一個在時間軸中跨越過去現在未來的延續性過程,...
Dervin B., Foreman-Wernet, L., & Lauterbach, E. (Eds.) (2003).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Reader: Selected Writings of Brenda Dervin. Cresskill, NJ: Hampton.Dervin, B., & Frenette, M. (2001).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Communicating Communicatively with Campaign Audiences. In R. E. Rice & C. K. Atkin (...
心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滿足」。見「心滿足」條。01.宋.陳亮《陳亮集.卷二二.祭文.祭薛士隆知府文》:「晚將歸休,始獲見公。握手一笑,話言從容。心滿愜,俯首來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法境六根之一。產生識作用的基礎。佛教部派或主張是某種看不到的物質,或主張是前一剎那的識。唯識宗則稱末那識,一種比識更微細的識為根。《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三:「第六根,於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