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54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01.《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02.《北史.卷二一.崔宏列傳》:「太祖用漠北朴之人,南入漢地,變風易俗,化洽四海,自與羲、農、舜、禹齊烈,臣豈能仰名?」
 
玉映珠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武帝下詔命太史令司馬遷採用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曆,並廢除不適用的曆法,校正曆法的混雜不明。之後又經于陵渠再三的詳察核對《太初曆》推算的晦朔弦望和月球的盈虧變化,結果都是「八十一分律」最為符合,日月如併合的玉璧,星辰如成串的珍珠。於是陵渠上奏,決定用鄧平所製的曆法,並任命他為太史丞。文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原本指的是一種天文上罕見的異象,古人認為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天空上,或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時並見於一方,是祥瑞的徵兆。後來「珠聯璧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相匹配完美或同時薈集。出現「珠聯璧合」的書證如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
小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道以外較小的途徑。《三國演義》第三○回:「偽作于瓊部下敗軍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蔣奇軍馬。」《薛仁貴征遼事略》:「轉山約行二十里,仁貴自思,這般小路,卻奔那裡去?」
槐安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公佐所著傳奇南柯太守傳中虛構的國家。述東平于棼醉臥槐樹下,夢至大槐安國,出仕南柯太守。夢醒後,始覺大槐安國原是槐樹下的蟻穴。見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簡稱為「槐國」。
沽名干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樂終而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于髡》。 (2) 虧:缺損、不圓滿。〔參考資料〕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于髡》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于髡之趙請救兵,……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說,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若...
一枕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柯一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恍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
甌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小的高地。《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于髡傳》:「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唐.張守節.正義:「窶音樓。篝音溝,籠也。甌樓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也作「甌樓」。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價=慧遠生於亂世,卻處於佛法鼎盛時代,在人文薈萃,百家爭鳴的兩晉之際,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學風,德行至,厲然不群,隱居廬峰三十餘年,率眾行道,昏曉不絕。廬山儼然已成為南方佛教中心,而遙與北方之羅什教團相媲美。在佛學上的建樹,堪與道安並駕齊驅。=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94064.htm
沽名吊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