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6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哺餵母乳的優缺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疫球蛋白IGA,可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減少感染的機會;初乳中也含吞噬巨細胞及多核細胞,可以吞噬細胞,並產生溶菌素及運鐵乳蛋白,以抑制細菌的生長。3.根據英國科學家在英國及紐西蘭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喝母奶的嬰兒其智商平均比喝配方奶的嬰兒高。4.可避免嬰兒喝配方奶的不適應或配方奶遭受感染而影響嬰兒健康。 二、對母親的優點1.較經濟,不會受物價或原物料上漲等因素的影響。2.攜帶方便、易於保存,外出時不避攜帶消毒鍋或奶瓶,也不用擔心保存的問題。3.促進子宮復舊:當嬰兒吸允母親的乳頭時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引發子宮收縮,減少產後...
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核子反應器中放置燃料和進行核分裂鏈反應的地方。[例]鈾在核心進行核分裂後,會產生大量熱能、輻射線和中子。 △爐心
蒲公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蒲公英根部是很好的排毒劑,可移除肝臟及膽囊中的廢物,刺激腎臟清除尿中的毒素,並可穩定排除感染或污染所產生的廢物。葉子可以做沙拉食用,具有淨化效果。蒲公英的淨化效果對於肝臟特別有效,並能刺激膽汁分泌。具有一點點苦味,可作為溫和緩瀉劑。蒲公英的根部和葉子對於膽囊也有顯著作用,可用來防止膽結石。葉子也可以幫助溶解已經產生的膽結石。2. 血壓: 蒲公英的葉子有利尿的作用,可藉由減少身體中體液的體積來治療高血壓。蒲公英葉子本身含有大量的鉀,所以不像許多傳統的...
培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除淺見,重視整體。(2) 例:井底之蛙,以為看見的天空就是全世界。3. 市場的偶像【人與人溝通後產生的錯誤】(1) 來自於社會習俗、文字、語言……等等→對培根而言這是最危險的錯誤,也最難排除。(2) 例: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別人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4. 劇場的偶像【推理後產生的錯誤】:來自於個人篤信之學。(二) 提出《新工具》:即歸納法,用以取代演繹法。(三) 研究學問要像「蜜蜂」:1. 螞蟻主外,勤勉的去堆積資料,但是堆積如山的資料,並不具價...
後遺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因某種問題處理不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最近大家的工作士氣顯得委靡不振,是公司大幅裁員引起的後遺症之一。」
毛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細現象(註2)指液體在兩端開口的細管中上升或下降的現象,如將兩端開口的毛細管放入水中,則水沿管壁上升。毛細現象又稱毛細作用,是水和玻璃之間附著力與水柱頂端的表面張力相結合的結果。水會產生凹的新月形狀,稱為彎月狀。表面張力將液柱拉高直到足夠的液重與分子之間的力達到平衡,液柱的重量正比於試管直徑的平方,但液體與試管邊界接觸的長度正比於試管直徑,因此愈窄的試管比寬試管可以吸取較高的液柱。 日常生活小案例(註1)1. 毛巾、棉花、粉筆、土壤等物體,內部有許多小細孔,...
可塑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質在外力或高溫、高壓等條件作用下,逐漸產生變化而又不致喪失原有性質。如塑料、金屬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地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 (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 (elastic waves) ,我們稱之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 ,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目錄1 地震規模1.1 震級1.2 烈度2 預防地震2.1 1.當地震來前可作預防動作:2.2 2.當地震來時:2.3 3.地震後:3 相關網站 地震規模目前衡量地震規模的標準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 震級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
名義團體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進行討論,已澄清自己的意涵,但不評鑑各意見的優劣得失,也就是說在討論的過程中,只有疑問,沒有質問的產生,不能對其意見報以懷疑或是批判的方式進行討論,討論完畢以後,每位成員就自己的看法將各項意見重要性做順序的排列,最後再以秘密投票的方,做出最後的決定在投票結果出來以後,如依然有需要再做另一回合的討論,則可再次進行討論,然後再秘密投票做出最後決定來為止。 優缺點此團體技術的優點在於,團體內的成員無需無時無刻的待在同一地點才能進行討論,只要在一定時間內能夠看到這項訊息的公佈,團體內的成員就可以達到討論的目的,依竊事務藉由公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不怕死,為何還要用死來威嚇他們?用以表示對虐政所提出的警告。當人民生活困厄,生不如死時,雖有嚴刑峻法,也無法對人民產生制約的力量。《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