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10.868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環舞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4年。由臺灣現代舞蹈家劉紹爐、楊宛蓉夫婦創辦的,他們致力推展現代舞,每年發表新作及巡迴演出。劉紹爐曾為「雲門舞集」創始團員,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系,早期受劉鳳學啟蒙,1982年赴美,曾先後隨安娜.哈普林、艾文.尼可萊、及莫瑞.路易斯等大師習舞;1994年,劉紹爐再度赴美國紐約大學進修,1994年取得舞蹈碩士。舞團由早期鄉土情懷到融合傳統與現代,蛻變成日漸成熟的精緻舞作。近年來劉紹爐更以東方特有的氣、身、心三合一的理念,融入中國太極、禪、瑜珈,舞者身體慣以塗抹嬰兒油演出為其特色,發表作品有《大地漫遊》(1993)、《奧林匹克》(1994)、《舞田》(1994)、《移植》(19...
舞團提供資料。
|
慢板;慢板舞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原文為義大利語,即緩慢的意思。音樂術語中,慢板是指樂曲的演奏速度,它可以用來與快板(Allegro)作對比。但舞蹈的慢板亦包含了輕鬆平易、動作從容不迫之意,例如巴洛克時期用慢板來形容跳巴望舞(Pavane)時,舞者進場的雍容儀態。古典芭蕾的基本練習也有慢板,用來練習身體的控制和優美平穩的動作平衡。另外,舞蹈演出之慢板是指一種形式緩慢優美的雙人舞。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城市當代舞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79年由曹誠淵創辦,為香港第一個全職專業化現代舞蹈團,目的在向香港人推廣現代舞,並且藉著現代舞來表現香港獨特的文化及提高香港舞蹈水準。舞團每年均會在香港演出至少七十場次,包括與市政局、香港電台、中英劇團、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管弦樂團等機構合辦,或由這些機構贊助的大型演出。此外,為推廣藝術教育活動,舞團亦經常舉辦各種訓練課程,並在全港各中、小學及專上學院舉行示範講座。舞團以勇於創新,並結合社會脈動為主旨。除演出駐團編舞的作品外,還經常邀請海外舞蹈家來港為舞團編舞。過去數年,與舞蹈團合作過的舞蹈家有黎海寧、彭錦耀、臺灣「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德國舞蹈家貝嘉、英國的莫爾頓、高爾里、史桂雅...
香港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特刊1986年。
|
渾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唐代西域風俗性舞蹈。多在類似潑水節的潑寒胡戲活動中出現。舞時成群結隊,因而有:「相率為《渾脫》隊」之說。這種舞有時亦在其它場合表演,《舊唐書.郭山惲傳》載:「唐中宗與近臣飲宴將作大匠宋晉卿曾舞《渾脫》」。《渾脫》還與其它樂舞相結合,如《樂府雜錄》載有《羊頭渾脫》,《教坊記》有《醉渾脫》,還有《劍器渾脫》等。可能是不同動作互相揉和在一起的舞蹈。宋代繼承了唐代《渾脫舞》,宋代宮廷小兒隊舞中有《玉兔渾脫隊》等。
|
華爾茲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十八世紀後期流行的一種三拍子雙人舞。因該類型舞蹈極易適應社會的變遷和大眾的需求,且能夠配上新時尚格調,故在交際場合中受歡迎之程度,歷久不衰。華爾茲源自德國南部和奧國的鄉村舞「蘭德勒舞曲」(Landler),但蘭德勒舞曲速度較慢、有鄉土味;而華爾茲速度較快,修飾較多。它本是屬低層社會的舞蹈,後才傳入中、高層社會中。華爾茲流行初期,保守之士以為這種兩人擁抱緊靠的舞蹈,過於放蕩大膽,有違道德規範,但在1780年左右它卻盛行於全歐洲,十九世紀中期,維也納交響樂舞曲作曲家藍德(Joseph Lander, 1810-1843)和著名的史特勞斯家族(Strauss Family)把華爾茲舞曲發...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扇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持羽毛扇、配合節奏、動作優美柔和的舞蹈。
|
巴斯克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居於西班牙與法國交界之庇里牛斯(Pyrenees)山區的巴斯克人(Basque)之舞蹈,種類甚多。其中多種傳統舞蹈,皆屬於每年各種節慶之舞蹈。如〈索爾化裝舞會〉(Masquerade of Soule)中,有《嘉伏達舞》(Gacotta)、《撒旦舞》(Satan Dantza)及《哥達雷舞》(Godalet Dantza);〈吉由斯卡雅舞〉(Dance of Guiuscaya)中,有《劍舞》〔見Ezpata Dantza〕、《入場致敬舞》(Erreberentzia)及手持柳條圈之《編籃人舞》(Uztaidantza)。除各種形式之〈方當戈舞〉(Fandango)及《阿林 ── ...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舞蹈空間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89年九月由臺灣舞蹈工作者平珩成立的現代舞團,團址設有小劇場供演出。舞團成立後的前三年以發表臺灣當代編舞家作品為主。1993年以來以發展舞團專屬藝術家為重。作品以呈現多元化的思潮與對社會環境的省思為出發。該團創團時曾聘「安娜索克洛舞團」資深舞者吉姆.梅(Jim May)擔任藝術指導。該團成立迄今,已有四百餘場以上的演出經驗,除在臺灣各地巡演之外,並至香港、星、馬、韓國及美國演出與示範演講。每年除邀請編舞家創作之外,舞團也鼓勵團員創作。1993年發表環境舞蹈創作系列,在臺灣各地巡演,獲得觀眾熱烈的迴響及好評。1994年起,舞團除推出《相╱貌》、《逢場作戲》、《積雨雲.雷陣雨》及大型舞劇...
舞蹈空間舞團簡介。
|
靈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宇宙論的靈魂舞象徵誕生、死亡與重生的過程,一直重複這些過程直到取得智慧。這種觀念被熟知於所有偉大的東方宗教,歐洲表現在神祕的垮巴拉(Qabbalah)教義中。猶太故事的迪高稜(Die Golem,於布拉格)在最知名的版本中是一個次要的故事,它是關於部落的流血復仇者。禮拜堂的等待室建造於許多中世紀教堂入口之前方;申請受洗的人在那裡排隊等待,在許多地方他們與巡迴傳教的表演藝人一起渡過這段等待的時間;因此也許就產生了無伴奏合唱曲(glee)及吟遊詩人(gleeman)與節日(gala)等名詞。有關神的藝術品在畫廊中的呈現,則在較晚期的劇場資料中出現。另一個接近的名詞是基督被釘死之地高格薩(Go...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
羽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六小舞》之一。創作於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是一種以鳥之羽毛作成之舞具,由舞者右手持之,左手執籥而舞的舞蹈。《羽舞》在古代用之於祭祀宗廟及四望。也是貴族子弟必須學習的舞蹈之一。明朝(1368∼1644)朱載堉(1536∼1611)認為《羽舞》是《大夏》的別名;《大夏》的支派。
《周禮.卷二十三,卷十二》、朱載堉《樂律全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