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印度儀式蹈的梵文用語,字義為神的僕役,是從Deva(或Dewa):神,和das:僕人合併而來,此稱謂特別指印度廟宇內的僕役們(包括青年和女孩二者)。神廟姬的任務之一,是需要在眾神之前跳,當西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Aryan)進入印度,帶入新的宗教,有一支崇拜太陽神蘇利亞(Surya)的索羅教派(Sauras),認為寺廟內需要女孩的奉獻,以歌唱和彈奏樂器表示對神的尊崇,後來這些女孩的職責延伸到跳和獻身,不論以任何聖化或俗化的方式,都令人與色情產生聯想,因此常被稱為妓。神廟姬有三種層級:年長者引導寺廟儀式蹈,以及行進間攜帶燭光和神像;人數最多的中層階級,她們與同屬性的寺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Reginald & Jamila Massey《The Dances of India》.
權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蹈。「權現」原是佛家語,指菩薩的化身;山伏地方,則稱其所奉事的神為「權現」。在山伏神樂中,獅子頭被尊為佛的現身,動獅子頭的表演就稱為《權現》。東北地方山伏神樂的《獅子》,通常由兩人演出,在年節的祭典中,奉持獅子頭的者來到每戶人家拜訪,於門前表演,有祈福除邪的意思,其過程如下:首先由一人在庭前,手持「下扇」起,獅子隨之出現,一邊動獅頭,獅口「卡達卡達」作響,一邊跳。接著家人出來跪拜獅子,並獻上酒、米等供品,其次獅子口銜木杓,清洗爐灶,唸防火咒。此外若有願望想達成的家人,便用獅口咬住,唸除病消災、生意興隆、學問精進等咒。若受邀新居落成,則咬其樑柱,人們相信獅口咬過,將會受...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踊辭典》。
美國蹈節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見美國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 ADF)〕。地址:Duke University Box 90772 Durham, NC 277-8-0772.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天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蹈。本為唐代音樂,至元順帝時,以十六名宮女,盛飾珠纓,扮成菩薩相,以佛曲伴奏,讚佛而。有時也用於宴享,以娛賓客。《元史.卷四三.順帝本紀六》:「時帝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名為十六天魔。」
語(蜜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係專指蜜蜂互相傳達消息的一種工具。由富里希(K. von Frisch, 1886~1982)研究蜜蜂的溝通方式,發現蜜蜂以緩慢可見的體形或姿傳達食物的種類、所在的方向和距離,以及飛行所需的能量。富里希將蜜蜂分為兩組,一組在透明蜂房中,一組在其身體上塗以顏料以為區別。在實驗中分別查看蜜蜂的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溝通中的作用,發現蜜蜂在飛行時以目光為方向指引;但語即使在黑暗的蜂房中仍可應用。
  後來研究者研究蜜蜂的溝通系統究竟來自遺傳、或是學習的獲得,發現語速率因種類而異,有人甚至可以用人工教蜜蜂做語;有人發現蜜蜂用辯論的方式決定在何處建立新巢,其方式即是語,以反覆不同...
柏加摩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它是來自義大利北部柏加摩(Bergamo)山區的歌曲和蹈,這種歌可能產生於1430年間。該地區在十五∼十六世紀時為威尼斯共和(Venetian Republic)統治。今日柏加摩只有遺留下音樂,蹈的部份已無法知曉,僅能從分析音樂的結構和節奏中,去推測和重建蹈的形態。現存最早的柏加摩資料有三種:一為戈薩尼斯(Giacomo Gorzanis)之資料《Salterello Dito Il Bergamasco》(1564),它的音樂顯出一種輕快,類似跑跳步的蹈節奏。第二種資料是來自阿塞以歐洛(Filipno Azzaiolo)1589年寫的柏加摩歌詞,這些歌詞是用柏加摩方言...
《International Encyclopelia of Dance》1998.
昆比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名。一種非洲/巴拿馬(曲),二拍子,溫和的切分音,以美悠吉他琴(Majoranera,巴拿馬五弦琴)伴奏。在巴拿馬將這種曲分為兩類:一為Cumbia plebeya,其性質較粗野;一為Cumbia de salon,其步與姿態類似《波爾卡》〔見Polka〕。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席魯滑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ch)的亞特拉斯山脈(Atlas)的席魯人,由全為男人或全為女人表演的圓圈蹈。可能有二十位打鼓者及五十到一百位者,在一大中庭或一草原上表演。者踩著細碎輕巧的步子前後移動,沒有明確的步,為輕鬆不費力且吸引人的滑步,在者穿著的長袍下,更難窺視步,者上半身保持靜止不動,僅用手臂作規律性的舉起放下。此圓形隊的移動渾然一體,絕非個別蹈的集合,觀賞者只見者不停地以流暢的動作變換隊形;這個圓圈有時擴大有時縮小,從右到左緩慢移動,宛如一條富彈性的鍊子巧妙地變換成各式各樣的形狀。有時候會有二位獨者在圓圈內表演,或站立,或前進,或後退,在平緩圓滑的動作外...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假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假面是歐洲宮廷芭蕾之一種,它主要的目的是作為增添宮中的社交活動場面之娛樂、聲勢,演出的形式混合服飾、佈景、蹈、詩歌和音樂。法國和義大利的宮廷都有假面,但英國的假面最為壯觀與有名,從1601年至1631年間(特別是都鐸皇朝和史都華特皇朝期間)它的創作混合了文學和視覺設計場景,達到藝術表現的最高峰,桂冠詩人瓊生(Ben Jonson, c. 1573-1637)與名建築家瓊斯(Inigo Jonse, c. 1573-1652)合作,為英國創造了30部以上的假面。參于製作假面的音樂家包括費拉波士可(Alfonso Ferrabosco, 1575-1628)、可培拉里奧(Jo...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樂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名。日本古典藝能之道具的一種,乃專為《樂》演出所使用之面具。其面形之表現最大特徵為象徵性面具。樂中使用面具的有《陵王》、《胡飲酒》、《安摩》、《二》、《採桑老》、《散手》、《還城樂》、《拔頭》、《新鳥蘇》、《進宿德》、《退宿德》、《納蘇利》、《蘇利古》、《皇仁庭》、《貴德》、《胡德樂》、《崑崙八仙》、《綾切》、《地久》等曲目。其面形之大小介於《伎樂面》〔見(伎樂面)〕與《能面》之間。其中《陵王》與《納蘇利》二曲所用面具象徵龍,《崑崙八仙》象徵鶴,《胡飲酒》與《還城樂》象徵醜怪的胡人。有趣的是《二》中之老翁為笑面,老婦為罹患癩病的腫面。此外,《陵王》與《還城樂》所用面具以垂吊方式使下...
演劇博物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五卷》1961、郡司正勝《日本踊辭典》197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