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丁美洲社交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指發展於拉丁美洲城鎮的舞蹈,這些民間舞蹈與音樂有歐洲和非洲文化的雙重痕跡,而受非洲文化的影響尤深。經整理,1950年代保存在歐洲的社交舞版本包括曼波舞(Mambo)、森巴舞(Samba)、古巴的松倫巴舞(Son-Rumba)、瓜拉恰歌舞(Guaracha)、拜翁舞(Baion)、波蕾洛倫巴舞(Bolero-Rumba)等。一般而言,商業化的跳法都已喪失原貌,因為受限於鋼琴及薩克斯風十人制樂隊失去了原有的南美洲舞蹈風味,而且被歐洲各首府跳社交舞者聲稱要以「悅耳的樂團演奏型態」。因此舞蹈的節奏(尤指切分音)降低至一般標準。在國際社交舞蹈協會成立後,致力推展社交舞,並制定競賽標準,將社交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馬祖卡舞 (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馬祖卡舞本為波蘭舞蹈,1900年代前葉,由旅歐的菲律賓人返國後傳入,經改編並融入菲律賓自己的民俗舞蹈。《馬祖卡舞》之諸多變化樣式隨地域而異,但基本舞步是以三拍子做滑步、切步和單足跳步。此舞的當代版本則為舞廳社交舞風格需穿著正式服裝,女性穿「Maria Clara」,一種長晚禮服;男性穿「barong tagalog」和黑長褲。《Mazurka val》是一支潘家西納(Pangasinan)的民俗舞變奏版,結合了《馬祖卡》與《華爾滋》。此舞有一段極有趣的特色,就是男舞者在跳舞中展現技巧,當他以足攜帶舞伴之際,兩位女舞伴也配合著展示動作,女舞者穿著長的「Maria Clara」禮服,裙尾的一...
《An Essay on the Spanish Influence on Philippine Dance》.
|
虎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屬風流藝中「化裝舞」的一種。雖名為《虎舞》或《虎踊》,實際上是將獅子當成老虎,例如熊本縣阿蘇郡阿蘇町的《阿蘇虎舞》,便是使用獅子頭跳的獅子舞系統的舞蹈。在阿蘇神社演出《出端之舞》、《十禪寺》、《玉振》等曲來奉神,以祝禱豐收;之後便巡行各部落。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野比中村白髭神社的《虎舞》,以及同市浦賀濱町為朝神社的《虎踊》是兩人獅子的演出。起源不詳,據說傳自下田。老虎有親子兩匹,由穿唐服戴唐冠,年約五十的大人及十二、三歲的兒童飾演,另有少年和藤內的角色登場演出,在三味線、笛、太鼓、鉦等樂器的伴奏聲中,演出《虎返》、《谷渡》、《一本杉》……等數個曲目,最後由和藤內踏住虎頭,制服老虎,...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華沙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785年成立於波蘭華沙。十七世紀中期波蘭的芭蕾表演只是宮廷文化的一部分,但到了1785年奧古斯都大帝(Stanislaus Augustus)頒佈了保護三十名波蘭舞者的命令後,第一支職業舞團「國際吾皇芭蕾舞團」誕生於焉。在浪漫派時期,「華沙芭蕾舞團」被視為歐洲芭蕾舞團的大老,「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和「聖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也望塵莫及。該團演出舞碼包括了歐洲最有名的芭蕾舞劇及當時波蘭著名編舞家如塔伊歐尼(Flippo Taglioni)、卡羅.布拉西斯(Carlo Blasis),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都瑞奇諾維奇(Roman Turezynovei...
舞團節目單簡介,1990年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教育舞蹈;教育性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義地說,任何舞蹈的學習都屬於教育的範疇,但此所謂的教育舞蹈或教育性舞蹈,主要強調學習者能有更廣的舞蹈經驗,視舞蹈為一種人類行為的模式,而非只是某一種舞蹈技巧的學習。換言之,舞蹈經驗應是一個探索、發掘、組織、創造和分享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習者發揮潛能,拓寬視野,厚植創造力,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而這種舞蹈經驗,可說是較適合被帶入學校環境,成為一般學生學習的項目。舞蹈教育家拉邦(Rudolf Laban)的《現代教育性舞蹈》(Modern Educational Dance, 1975)一書中,也闡揚如此的理念,並採用此名稱。
Lois Ellfeldt《Dance: From Magic to Art》1976.
|
美國舞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934年成立,為現代舞編舞者及舞者提供製作與服務的機構,並以每年暑假舉辦的舞蹈節而聞名。其宗旨在提高大眾對現代舞的關注。工作項目包括邀請美國及國際間的舞者到美國演出;推出全國性的電視節目及編舞課程;每年主辦為期六週的舞蹈營,供年輕舞者及專業舞者進修;頒發獎學金及Samuel H. Scripps American Dance Festival Award獎項給有卓越成就的現代舞蹈家;舉辦專家的演講;與法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維持交流計畫;推出「全國編舞計畫」(National Choreography Project),包括一項由年輕的編舞者與作曲者在短期內共同發展新作的人才培植計畫。國...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
佛利亞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名。文藝復興時期流傳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地的慢速三拍子舞曲。這種舞蹈音樂用吉他、響板、笛子演奏,給人有嘈雜與喧鬧之感。據1611年西班牙人在書中記錄的佛利亞舞很清楚描述手的動作、響板、舞步與音樂的配合。舞步的組合包括崁步(pas de bourée)、切步(coupé)和擊腿(battement),舞者亦可加入展技動作如單足旋轉(pirouette)或其他複雜的動作等。通常舞蹈的中段為全舞之高潮,雖然漸漸回歸平靜。哈德Sebastian de Covarrubias的描寫:佛利亞舞演出常伴隨著Sonajas(一種有指環,類似銅鈸的小型樂器)的喧雜敲擊聲,有時舞者會騎在別的舞者肩上,有的舞者還男...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王沛綸編著《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Music》民國八十四年。
|
舞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裝扮鍾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爆仗一聲,有假面長髯展裹綠袍靴簡如鍾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鑼相招和舞步,謂之舞判。」也稱為「舞判官」。
|
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名、舞劇名。托賓(Topeng)字義為緊貼在臉上的東西,意指假面,十六世紀沿用至今,是峇厘島具有相當代表性的藝術,馬斯(Mass)木雕村的木雕家,有些尤其擅長製作托賓面具和其他舞蹈面具。Topeng一字同時也指托賓舞或托賓劇,在峇厘島一齣普通的托賓劇,有三、四名演員,全都是男性;一整套托賓面具由三十到四十個不等,這些面具依出場順序,整齊無誤的排列在幕棚裡並蓋上白布,表演者藉由更換面具扮演一系列截然不同的角色,肢體動作活靈活現,他們迅速更換面具,進入面具所代表的人物,有如神靈附體。托賓舞劇有許多種形式,都是以所用的面具組係和表演者的風格區別,像《托賓陀》(Topeng Tua)即是相當古典而...
溫慧敏等譯《峇厘島知性之旅系列》。
|
愛斯基摩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北極海白令海峽處的愛斯基摩獵人每年至十二月,會舉行海中大型生物轉世的慶典,這些生物為海豹、海獅、海狗、海象、及鯨魚等。他們相信被殺動物之靈魂會藏在牠們的膀胱處,因此,每一位獵人將保留所獵殺動物之膀胱至年終,屆時獵人將動物膀胱撐大,吊在獵矛上,攜至準備舉行儀式的「舞蹈所」(Kashim, Kassigim, Kassigir)。此行儀處為一半在地層上,一半在地層下之空間,需走隧道進入。吊滿膀胱的矛則掛在四周牆上,參與祭典的人對這些「裝靈魂」的膀胱先以食物及飲水祭拜,接著便是跳舞的活動。獵人配合著鼓樂,拍子精準地跳著舞,先是以一種急速搖晃的動作,從一邊緩慢移動到另一邊;接著轉變成斜行進的急馳...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