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7.14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假面是歐洲宮廷芭蕾之一種,它主要的目的是作為增添宮中的社交活動場面之娛樂、聲勢,演出的形式混合服飾、佈景、蹈、詩歌和音樂。法國和義大利的宮廷都有假面,但英國的假面最為壯觀與有名,從1601年至1631年間(特別是都鐸皇朝和史都華特皇朝期間)它的創作混合了文學和視覺設計場景,達到藝術表現的最高峰,桂冠詩人瓊生(Ben Jonson, c. 1573-1637)與名建築家瓊斯(Inigo Jonse, c. 1573-1652)合作,為英國創造了30部以上的假面。參于製作假面的音樂家包括費拉波士可(Alfonso Ferrabosco, 1575-1628)、可培拉里奧(Jo...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美國方塊是一種現代民俗蹈,融合古老的圓和鍊形,加上歐洲社交的方(Quadrille)、十九世紀的方(Lancers)和法國的戈蒂雍(Cotillon)。在四方形陣式中,方(Quadrille)隊形係由蹈主持者「叫」出,但者知道蹈的前後次序,此「叫」僅是提醒。美國的方塊則賦予「司令者」更多重要性,因為他控制了的形式。他可以安排任何用在方和快節奏方(Running Set)的隊形,任何他選擇的次序,因他們沒有既定的順序。所有者因此必須仰賴「司令者」的指示,他用一組押韻的行話以唱歌方式喊叫來指示。一種溫和節奏的走步為一般的動作,加上一種反覆的軸轉步。每一組由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狐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四拍子或二拍子的交際。為英語foxtrot的意譯。據說源自喜劇演員福克斯(Harry Fox)在西元一九一三年演出齊格飛歌劇中所表演的一種小跑步。音樂受繁音拍子(ragtime)的影響,有切分節奏;步伐速度則隨音樂而變化。主要包括走步、快滑步、四分之一旋轉,曾流行於歐美。
沙拉歐;狂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沙拉歐」為西班牙十六世紀時的一種嘉年華會蹈遊戲,形式上像面具會(Masque)。跳的活動時間很長,如法國的戈蒂雍(Cotillon),且蹈中角色繁多,大夥兒鬧至深夜。通常在宮廷宴會後舉行,當作娛興節目的功能。一些較老式的「沙拉歐」在者中挑選后,領著所有角色跳。整個狂鬧儀式由「執棒者」(Senor Bastonero)擔任節目主持人,負責會順利進行及領導稍後選出后。「沙拉歐」以《梅呂哀》(Minuet)為開始和結束的曲。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愛斯基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北極海白令海峽處的愛斯基摩獵人每年至十二月,會舉行海中大型生物轉世的慶典,這些生物為海豹、海獅、海狗、海象、及鯨魚等。他們相信被殺動物之靈魂會藏在牠們的膀胱處,因此,每一位獵人將保留所獵殺動物之膀胱至年終,屆時獵人將動物膀胱撐大,吊在獵矛上,攜至準備舉行儀式的「蹈所」(Kashim, Kassigim, Kassigir)。此行儀處為一半在地層上,一半在地層下之空間,需走隧道進入。吊滿膀胱的矛則掛在四周牆上,參與祭典的人對這些「裝靈魂」的膀胱先以食物及飲水祭拜,接著便是跳的活動。獵人配合著鼓樂,拍子精準地跳著,先是以一種急速搖晃的動作,從一邊緩慢移動到另一邊;接著轉變成斜行進的急馳...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八角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白族民間蹈。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縣白族聚居區。白族語稱為糾兒鼓,譯意為:金錢鼓或緊急鼓。近幾十年以來,統稱為八角鼓。在白族人家建房嫁娶或喜慶佳節,特別是在繞三靈、鬧春王和田家樂等祭祀和民俗活動中,與《霸王鞭》一起表演。一般為男《八角鼓》,女《霸王鞭》,在白族嗩吶吹奏和白族調中,配以《霸王鞭》、《八角鼓》熱烈愉快的蹈,自然產生一種祥和、喜慶、安康的氣氛和感覺。鼓身呈八角形單面扁鼓,鼓徑十七公分,高四公分八公釐,鼓身各面嵌兩或三片小鈸。者左手持鼓,右手掌擊鼓面。其蹈跳法及風格韻律與《霸王鞭》基本相同,僅因其道具較輕便,故跳躍動作較多。
腰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中國漢族民間蹈。流傳於陝西、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以及東北地區。各地稱謂不一,陝西稱為《腰鼓》或《花鼓》,山西、山東稱為《打花鼓》或《花鼓》,安徽稱為《鳳陽花鼓》,江蘇、浙江及東北地區亦稱《打花鼓》。腰鼓呈長筒粗腰形,用寬布帶穿於鼓環中,斜挂在表演者左側腰間。表演者雙手各執一鼓槌邊擊鼓邊蹈,以強烈多變的鼓點與矯健的姿緊密配合。有單人、雙人、四人和集體表演多種形式。常在節慶時間和《秧歌》、《高蹺》、《跑旱船》、《獅子》等一起在廣場上演出。《腰鼓》歷史悠久,是由花鼓演變而來。《腰鼓》流派很多,就其表演風格來看,可分文、武兩類。文腰鼓的鼓點變化豐富,動作比較活潑,技巧性高...
維沙維尼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伴朝同一方向,女站在男之右斜前方,左手在體前相牽,與胸同高,男左肘屈,前臂保持水平,女左手向左側伸直,約牽於男胸前,男右手越過女右肩後,在女右肩上方與女右手相牽,男右手伸直,女右手屈肘,肘朝前。此姿亦稱為蝴蝶姿(Butterfly Position)。
張慶三編著《土風世界 》民國五十九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指芭蕾劇□群(corps de ballet)的領者。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臺灣商務印書館《袖珍法漢詞典》1998。
亡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歐洲為紀念部落祖先每年舉行的禮儀和宗教慶祝活動。此儀式追溯到史前時代,當時是「沒人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後慢慢加入神學的範疇而分四個等級:「第一級人」為聖人或殉教者,他們本來被埋葬在石頭神壇下;那是在有教會的情況,以蹈和吟唱圍繞墓地來紀念他們。「第二級亡靈」為有身價者被安排擠入拱形圓屋頂或教堂牆壁等。「第三級亡靈」被允許在外面的拱門。「第四級亡靈」或「無產階級亡靈」或為被家或社會階級驅逐者;或為非英國國教者;或為異教徒;或為無宗教信仰者。許多無宗教信仰者慶祝他們自己比較偉大的時代或具相等勢力的典禮儀式;另有其他如回教徒典禮儀式。他們有兩項事實是相同的;一為他們照明墓地;另一為他們並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