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7.27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六小》之一。創作於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是一種由者手持犛牛之尾狀的具,邊邊揮動此具,象徵百獸率。《旄》在周朝,用之於辟雍祭祀禮儀;也是貴族子弟必修課程之一。明朝(1368∼1644)朱載堉認為《旄》是《大濩》別名;《大濩》之支派。
《周禮.卷二十三,卷十二》、朱載堉《樂律全書》。
;開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 是指幕間蹈。在十七、十八世紀中,每齣芭蕾劇通常有五幕之多,而每幕都會呈現一位或一群者,擔綱開場的蹈。 是指大雙人〈grand pas de deux〉中,芭蕾女星與伴進場的蹈。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基羅夫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基羅夫芭蕾團」(Kirov Ballet)源自1738年俄國安娜(Anna I. Vanovna 1693-1740)女皇時代為宮廷蹈成立的一個蹈學校(此學校後來為列寧格勒編學校),由法國芭蕾教師Jean-Baptiste Lande負責訓練者,成功的揉合當時歐洲的頂尖風格與俄國民族蹈形式。1738年波修瓦(Bolshoi)劇院建成,團定名為「聖彼德堡芭蕾團」(St. Petersburg□s Ballet),在此俄國首位本土編家Ivan Valbergh上演了其芭蕾作。「聖彼德堡芭蕾團」的風格其後主要由Charles-Louis Didelot所塑造,逐漸拋開宮...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地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日本踊之一。為「上方」之別稱。〔參見《上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妙的蹈。南朝梁.王訓〈應令詠〉詩:「新妝本絕世,妙亦如仙。」宋.謝莊〈月賦〉:「君王迺厭晨懽,樂宵宴,收妙,弛清縣。」
胡蠅屎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笑人貽笑大方的弄。
八角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白族民間蹈。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縣白族聚居區。白族語稱為糾兒鼓,譯意為:金錢鼓或緊急鼓。近幾十年以來,統稱為八角鼓。在白族人家建房嫁娶或喜慶佳節,特別是在繞三靈、鬧春王和田家樂等祭祀和民俗活動中,與《霸王鞭》一起表演。一般為男《八角鼓》,女《霸王鞭》,在白族嗩吶吹奏和白族調中,配以《霸王鞭》、《八角鼓》熱烈愉快的蹈,自然產生一種祥和、喜慶、安康的氣氛和感覺。鼓身呈八角形單面扁鼓,鼓徑十七公分,高四公分八公釐,鼓身各面嵌兩或三片小鈸。者左手持鼓,右手掌擊鼓面。其蹈跳法及風格韻律與《霸王鞭》基本相同,僅因其道具較輕便,故跳躍動作較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類型名。影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手指或木偶的方式,做出實際的影子;一種是悼念祖先的蹈,由活人者扮演先祖形體,出現在週年追思祭典上,以示安撫或歌頌。希伯來形式稱「 Chayyim」,一直持續至中世紀末,變成「種族復仇者」(Der Golem)模式,波斯保存之,並視為詩人之責,此後便有了「影子歌手」這階層或行業。瀕臨印度東海岸,有處小地方叫塞來開拉(Seraikella),當地的《裘》者〔見Chhau〕,每年為祖先表演慶祝「羅摩戰役」;在摩洛哥(Morocco)有一種由男孩表演,難以分辨身份的男性蹈,此即為人所知的席魯男者(Shleuh),乃源自相同根源。蘇格蘭有首輕快歌曲,經翻...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擺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土家族歌,土家族稱《舍巴》。流行於湖南、湖北的土家族地區,是土家族最隆重的風俗活動。在土家族居住區域,都有土王廟(漢族稱擺手堂),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元宵節,或四月初八,都要跳《擺手》,以祭祀土王,祈禱豐收。屆時,男女老少聚集在土王廟或廣場上,由巫師主持祭祀,然後比武,最後跳《擺手》。時人數不限,圍成圓圈,鑼鼓伴奏,有一老人領中有軍事、狩獵和農業勞作等動作,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動作歡快豪放。蹈結束時,由一老人用朗誦調歌唱土家族的歷史,用土家族語唱,唱的歌稱《擺手歌》,是土家族古老的歌曲。
手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菲律賓民俗蹈,這種手絹,可見於拉納歐(Lanao),在聖勒蒙殖民地(San Ramon Colony)內,由馬拉納歐(Maranaw)男孩所表演,他們有些是菲律賓民俗蹈委員會的大學會員;此原由女孩表演,但在女孩缺席時,男孩也可參與,獨或群方式均可。者穿著傳統的馬拉納歐服飾,雙手各拿一條大方巾,音樂為2/4拍,步為輕踏步,重踏步或踏併步,很適於教學。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Ⅰ》196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