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3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於安樂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有無患。」《明史.卷一九二.鄭本公傳》:「陛下居安思危,當遠群小,節燕遊,以防一朝之患。」也作「居安慮危」、「處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輕視、辱罵對方為「兒」。《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布目曰:『大耳兒最叵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有。如:「具」、「獨具慧眼」。
2.準、設置。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紅樓夢》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姑且、暫且。如:「聊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三五:「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謀劃、謀求。《商君書.錯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宋.蘇軾〈相度準賑濟第三狀〉:「各欲廣行收糴,以規厚利。」
呆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說:「可以了!牠現在對於其他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沈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隻木製的雞,可說是已具了完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且出此間,些祭儀。」《紅樓夢》第二二回:「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詰問。如:「責問」、「責」、「指責」。《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