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7 ms
共 7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趙普生性保守,日益擅權,反對改革呼聲,他在坐屏之後,放置兩只大甕,“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滿即焚於通衢。”<ref>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ref>。趙普曾為一新建城門起名為“明德之門”,宋太祖指著門額問他“之”有何用,趙普回答說這是“語氣助詞”。宋太祖大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ref>見《邵氏聞見錄》;文瑩《湘山野錄》則將此事的場景記為“朱雀之門”。</ref>。趙匡胤雖然重用文人,但其實對於文章修辭一向不屑一顧。趙普每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回家閉門讀...
|
邵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9) 祖靈籃信仰祖靈籃信仰是邵族的特色信仰,祖靈籃(竹籃或藤籃)中供奉祖先的衣物、飾物等,日日焚香祭拜,祈求祖靈賜幅保祐家人平安。目前邵族共有七個姓氏,豐年祭祖時,先生媽(部落裡的女巫)會先念一段祝禱文,然後按照每一家的祖靈籃,一一念出這些祖先的姓名,形同邀請這些祖先參加豐年祭。舉凡族中之重要的祭儀,以及日常生活的瑣事,都是以祖靈籃為供奉的對象。(註一P.48)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邵族Keyword:Thao 參考資料亞磊絲‧泰吉華坦、達西屋拉彎‧畢馬、田哲益(2006)。認識台灣原住民(初版)。台北市:原產會。(...
|
阿房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宮殿。在陝西省長安縣西北,秦始皇時所造,築於上林苑中,為秦代最大規模的宮殿。秦亡,項羽放火焚之。也稱為「阿城」。
|
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焚燒。《集韻.上聲.敢韻》:「爁,火焚也。」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爁,藍橋驛平空水渰。」
|
雪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銀兩。《醒世恆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來,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說,分外再送一百兩雪花。」
|
誦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徒或僧尼念佛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看守著洞中,自早夜焚香誦經,我到人間走一遭去也。」
|
頤和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北平西北郊的一座名園,為清代偉大的建築。清光緒十四年就乾隆十五年所建的清漪園舊址改建,園北部為萬壽山,南部為昆明湖,慈禧太后及德宗帝后常遊憩於此。八國聯軍入京,景物都被焚毀。
|
刀耕火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耕種方法。宋.陸游〈雍熙請錫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從今別是生涯。」也作「刀耕火耨」、「火耨刀耕」。
|
盂蘭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意為倒懸。指餓鬼道眾生活在像被倒吊般的痛苦中。為梵語Ullambana的音譯。佛教徒於僧團結夏安居結束日(農曆七月十五日),用豐盛的供品,供養三寶以救先人倒懸之苦,相傳是出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盂蘭盆經》述說其事。在唐時,已將「盆」解為盛食物的器具,宋代民俗便演變成中元節祭祀祖先及占候之物。用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面編織成一個盆碗形以放紙錢等物的器具,稱為「盂蘭盆」。除了作祭祀之用外,在焚燒後,看盆倒所向,也可以占氣候。
|
天人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食用,其繁殖力強,種植天人菊處則鮮有其他雜草。過去澎湖人以天人菊驅趕蚊蟲,每逢盛夏,在黃昏入夜前,焚燒曬乾之天人菊,藉薰煙驅趕蚊蟲。澎湖天人菊在澎湖群島之各小島上幾乎都可見到天人菊的蹤跡,在多風少雨的澎湖,天人菊耐寒、耐旱性皆相當良好,忍受乾旱,抵擋強風,且對土壤沒有特別的要求,在陽光充足、乾燥炎熱的氣候下亦可良好生長,因此其在澎湖群島上亦得以生存。天人菊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仍能不屈不撓,因此澎湖縣政府取其精神將之作為縣花。(註2) 參考書目註1:鄭元春,《台北的花花世界》,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4。註2:吳淑芬(19...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