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4993 ms
共 13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簧兩舌,口不擇言,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反義:言之鑿鑿,言必有據辨似: 「信口開河」及「信口雌黃」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 「信口開河」,側重於漫無邊際地隨口亂說;「信口雌黃」,側重於不負責任的評論。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辨似例句○ ㄨ 大伙明知這是他~,胡編的故事,但就是百聽不厭。ㄨ ○ 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
|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顛倒事物的主從、輕重、先後等關係。[例]處理事情如果本末倒置,必然越弄越糟。
|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鳳毛麟角」係由「鳳毛」及「麟角」二詞語組合而成。「鳳毛」見於《世說新語.容止》。王劭是王導的第五子,風度姿態都很像他的父親。他作侍中時,有次奉旨授予桓溫升職用的官服。王劭剛從大門進入,桓溫遠遠的望著他,覺得他有其父之風。六朝時南方人稱讚子弟的才幹可與父兄輩相比者為「有鳳毛」,於是桓溫就說:「大奴固自有鳳毛。」意思便是稱讚王劭的能力不輸給其父王導。「麟角」見於〈萬機論〉。魏文帝曹丕雅好文學,即位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包括選拔人才,提倡文學,一時之間,文風大盛。但為學之人雖多,有所成就之人卻少,故蔣濟在〈萬機論〉中評論道:「學習的人雖然多得像牛毛一樣,但真正學有所成的人卻像麒麟的角一樣稀少。」後...
|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瞻遠矚」係由「高瞻」及「遠矚」二語組合而成。
「高瞻」見於漢.王充《論衡.別通》。此篇主要闡述學識廣博的重要。文中提出了所謂的「通人」,並說:「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在王充看來,學識若不能求其廣,就如窮人一般。錢財方面的貧窮是使人家徒四壁,學識方面的貧窮則使人腹笥甚窘。所以對於許多儒生「一經為是,何須博覽」的說法,王充也有所抨擊。他認為一般人都希望待在光線明亮之處,而不希望待在幽閉陰暗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居於高處,視野無限寬廣,學識的追求亦須以此為目的,若能博覽廣納豐富的學識,內心將有如充滿陽光的屋室,光亮無比,胸懷亦將開闊...
|
光怪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怪陸離」係由「光怪」及「陸離」二語組合而成。
「光怪」是出自《吳書》。孫堅家族的祖墳在富春城東,墳上屢次出現怪異的光景,上頭時常飄著五色雲彩,連綿數里不斷,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凡是看過的鄉親父老都說,孫氏要興旺了!後來孫堅出生,果真長相不凡,生性闊達,擁有不凡的操守。
「陸離」則是出自〈離騷〉。戰國時楚人屈原,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懷王放逐漢北時,作〈離騷〉表明忠貞愛國之心。文中,屈原因為無法解開對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於是上天下地找尋解脫之道。他幻想駕鸞凰、鳳鳥乘風飛升,翱遊天際。一路上有望舒、飛廉、鸞凰、雷師、鳳鳥、雲霓等眾多仙人及侍從伴隨,色彩繁雜而絢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光怪陸離...
|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綱挈領」係由「提綱」及「挈領」二語組合而成。
「提綱」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文中提到:會張網的人,只須牽動繫網的大繩,就能把魚網張好。如果要一個一個去牽引網目,才能把網張開,那是非常辛苦而且艱難的工作。只要能提住魚網的總繩,使網孔張開,魚兒自然就入網了。所以官吏跟人民的關係,就像樹葉的本,魚網的綱,所以聖人只要治理好官吏就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是出自《荀子.勸學》。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窮究仁義的根本,崇尚「禮」,是入道的捷徑。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領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順順溜溜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提綱挈領」,用來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
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乃。表示轉折以承上文的關係。《戰國策.趙策一》:「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
|
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綑綁。《孟子.梁惠王下》:「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