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汪洋澹泊,又吸收了駢文的技巧,故聲調文采均極優美,〈黃州快哉亭記〉是其代表作品,融敘事、描景、抒情、議論於一體。在學術上,蘇轍則以儒學為主,傾慕孟子,擅長政論文章。他吸收了韓愈「氣盛言宜」的主張,縱論天下大事,委婉平正,往往能一針見血。在〈進君術策.第五道〉中,蘇轍詳述君王治國的方法。他認為人民就像江河之水,若是不加以約束,放任其所為,就會如同洪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抑,使得情況越來越糟,最後沖毀堤防,造成極大的災害。因此善於治民者,應當謹慎地引導人民,使其能夠走上正道,既不過於放縱,也不過於壓制,如此天下才能安定。後來「江河日下」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日漸敗壞。
|
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駁斥、摒除。如:「闢謠」。《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與李翱書〉(據《全唐文.卷五五二.韓愈》引)足下謂我入京城有所益乎?僕之有子,猶有不知者,時人能知我哉?持僕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閒,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1>,日求於人,以度時月,當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今年加長矣,復驅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難矣。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以僕遑遑於其中,能上聞而下達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內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注解〕
(1) 無所取資:沒有地方取得生活費用。指沒有收入。資,費用。
|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禍患的萌芽,杜絕亂源的開端。謂防患於未然。晉.韋謏〈啟諫冉閔〉:「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宋.蘇軾〈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劄子〉:「防微杜漸,蓋有深意。」也作「杜漸防萌」。
|
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鮮血沾染。《荀子.議兵》:「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括,擅長談論兵法,不知變通,長平一役大敗,趙軍被坑殺四十萬人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比喻不合實際的空談、議論。《紅樓夢》第七六回:「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這些營務事情,如非親身閱歷,決不能言之中肯。」
|
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連續而不間斷。《蕩寇志》第三二回:「張繼問起曹州攻取之法,成英反覆議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張繼一毫不懂,連聲稱是而已。」也作「滔滔不竭」。
|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
高談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發議論,放言談論。[例]候選人儘可高談闊論,但選民可要仔細評估政見的可行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