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8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地獄.楔子》我不敢說天下沒有好官,我敢斷定天下沒有好衙門,何以見得?說是天下沒有好官,從古到今那些循吏傳裡的人物,是那裡來的?說是天下有好衙門,除掉本官不要說,試問那些書辦衙役,叫他們靠什麼呢?雖說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立法未嘗不善。但是到得後來,做官的俸銀1>,不彀2>上司節敬3>,書差4>的工食5>,都入本官私囊。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6>,枵腹7>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注解〕 (1) 俸銀:作為俸餉的銀兩。 (2) 不彀:不敷、不足。彀,通「夠」,音ㄍㄡˋ。 (3) 節敬:逢年過節時奉送上司或長官的財物禮品。 (4) 書差:即書...
三人行必有我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喻到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應勇於向人請益,取長補短。《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一折》:「豈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當義理的嚴厲措辭。見「義正辭嚴」條。 01.明.海瑞〈復徐繼齋尚寶少卿書〉:「今日歸曲直,責意雖不善,其所指則正義嚴辭,不可破也。」 參考詞語︰義正詞嚴注音︰|ˋ ㄓㄥˋ ㄘˊ |ㄢˊ漢語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釋義︰猶「義正辭嚴」。見「義正辭嚴」條。 01.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八.丹鉛新錄.秋胡妻》:「(劉)子玄之論,義正詞嚴,聖人復起,弗能易矣。」 02.《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不多一刻,莊大老爺回信已到,魏竹岡拆開看時,不料上面寫的甚是義正詞嚴。」 參考詞語︰辭嚴氣正注音︰ㄘˊ |ㄢˊ ㄑ|ˋ ㄓㄥˋ漢語拼音︰cí yán qì zhèng釋義︰措詞嚴肅,...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二十三年,諡莊。饗,音ㄒ|ㄤˇ,以盛宴款待賓客。 (2) 反:通「返」,回到。 (3) 不穀:不善,古代君侯自謙之詞。 (4) 羽毛齒革:珍禽異獸的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 (5) 波及:澤及、影響到。 (6) 靈:威靈。 (7) 治兵:出兵,指開啟戰端。 (8) 辟君三舍:避開楚軍,後退九十里。辟,音ㄅ|ˋ,通「避」,躲開、迴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為一舍。 (9) 獲命:得到允許。 (10) 左執鞭弭:左手拿著馬鞭和弓。鞭,馬鞭。弭,音ㄇ|ˇ,沒有裝飾而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 (11) 右屬櫜鞬:右邊佩帶弓箭袋。屬,音ㄓㄨˇ,佩、繫。櫜鞬,音ㄍㄠ ㄐ|ㄢ,裝武...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臣民是否守職守分。則,法也 (8) 子釋之:指你放心。釋,放開。 (9) 不穀:古代君侯自稱不善的謙詞。此處是楚莊王的自稱。 (10)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愈況」。見「每下愈況」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六.東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 02.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竊釋氏緒餘,此即莊子所謂每況愈下也。」 參考詞語︰每變愈下注音︰ㄇㄟˇ ㄅ|ㄢˋ ㄩˋ ㄒ|ㄚˋ漢語拼音︰měi biàn yù xià釋義︰猶「每下愈況」。見「每下愈況」條。 01.清.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自余為此言已歷一世矣,風氣每變而愈下,舉世眛目於塵羹土飯之中,本無所謂古文。」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科玉律」原作「金科玉條」。揚雄是西漢後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談,以文章名世。揚雄的學術成就,自古以來頗多爭議。張衡稱讚他「妙極道術」,張子侯甚至尊為「西道孔子」;朱熹則認為他「拙底工夫」,只會模仿。其中〈劇秦美新〉一文,更是遭到許多人的大加貶斥,認為揚雄為了自身的利益,阿諛美化王莽的新政;但也有人認為,揚雄是藉著秦朝滅亡的例子來諷諫王莽。兩面評價,可謂針鋒相對。在〈劇秦美新〉中,揚雄讚美了王莽能夠效法上古堯、舜、商、周的美好制度,訂定了完善嚴密的法令,因此得到上天降下的種種祥瑞,恩澤遍及全民。後來「金科玉律」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出現「金科玉律」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前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盛、旺盛。通「旺」。《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害處、毛病。如:「有利無弊」、「興利除弊」。《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宋.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ㄒㄩㄢˊ,繫、掛。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2、「百結」:晉.王隱《晉書》(據《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輦1>每得殘碎繒2>,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注解〕 (1) 董威輦:董京,字威輦,西晉人,生卒年不詳。太始初至洛陽,行乞於街,著作郎孫楚與之語,奇而載歸。數年後留詩即去,不知所終。 (2) 繒:音ㄗㄥ,古代絲織品的總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