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衣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賤時所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難知己的朋友。《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且布衣之,猶有務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隋唐演義》第八二回:「臣有一布衣之,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2.平民之間相互的往。《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3.有官位者與平民的往。《梁書.卷五.元帝本紀》:「世祖性不好聲色,頗有高名,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纘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之。」《東周列國志》第九八回: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
不可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無法擺脫或結束。如:「過年期間賀客盈門,我忙得不可開。」《負曝閑談》第一七回:「田雁門說了幾句『全仗大材』的話,便忙丟丟出門去了。一面管家捆行李,打包裹,忙得不可開。」
星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辰與月亮的光芒相互輝映。《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
淺言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戰國策.趙策四》:「淺而言深,是亂也。」比喻與相不深的人談親密的話。指人說話不得體。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淺言深,君子所戒。」《玉嬌梨》第一四回:「小弟有一言相問,只恐淺言深,不敢啟口。」
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述2 演繹換論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述社會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在社會學界和社會心理學領域萌芽、發展,是相當晚近的學派,其理論創始者是Harvard的George C.Homans,換理論學派同樣建立在反對功能學派的基礎上,其來由便是質疑自早期社會學者 Comte,Spencer,Durkheim 以降至功能論的出現,其中不...
頭接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聲私語。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頭接耳,不許笑語喧譁。」《三國演義》第四八回:「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暗布謠言。次日,寨中三三五五頭接耳而說。」也作「接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達無阻。《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氣下,地氣上,萬物通。」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通,雞犬相聞。」
2.感、感應。《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通成和而物生焉。」
3.溝通。《禮記.樂記》:「此則周道四達,禮樂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4.往來、往。《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諸所與通,無非豪桀大猾。」
5.勾結串通。《三國演義》第一○回:「樊稠何故通韓遂,欲謀造反?」《紅樓夢》第一○五回:「賈赦通外官,依勢凌弱。」
縱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物眾多或錯縱複雜。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一.秦取梁新里》:「陪洙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縱橫錯無非此理。」也作「縱橫貫」。
中美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逐入建3 尼克森訪問中國4 正式建5 中國當局對《台灣關係法》的意見6 關鍵字7 出處 源由1969年,中國和蘇俄為了邊界關係,發生了軍事衝突,爆發「珍寶島事件」。使得美國對中國的中國政策開始起了變化。 逐入建1969年1月,尼克森政府上台後,決定自同年7月緩和對中國的旅行限制和產品的購入限制,表現對中國接近的意思。12月11日,中斷兩年的美中官方接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縱橫錯。如:「各色各樣的煙火織成燦爛的夜空。」
2.融合。如:「這是一個血淚織的親情故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