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rtion)。 攻擊性防衛機制:轉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代替性防衛機制:幻想(fantasy),補償(compensation)。 建設性防衛機制:認同(identification),昇華(sublimation)。 參考文獻Wikipedia(2009). Defense Mechanism. Retrieved July 4, 2009,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0%86%E9%98%B2%E5%8D...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禮》或是五經加上《周禮》、《儀禮》並用春秋三傳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代替《春秋》。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宋代的晁公武說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將五經中《春秋》改為春秋三傳,再加上《周禮》、《禮記》、《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提倡《孟子》之書。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於是本為子部書的《孟子》也升格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十三經因而得名。明代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十三經之名完全確定。清朝...
為民喉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充當人民的喉嚨、舌頭。比喻代替人民說話,表達意見。多用於致贈民意代表的題辭。如:「陳議員為民喉舌不遺餘力,替民眾爭取了不少權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代替、遞補。如:「頂替」、「頂名」。《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且說胡道臺補缺的風聲出去,就有幾位候補道想頂他銀圓局的差使。」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而言,謂之選擇增強。見馬呼之為馬,則給予增強;若指鹿為馬,則不予增強。代幣增強作用以符號(象徵物)代替實物獎勵。如:積分制、點卷、籌碼、榮譽卡、貼紙、行為契約,以兌換獎品實物。日常生活的運用不勝枚舉,某選舉以千元購得支持卡,若當選則兌換十倍的價碼,真是應用此方法之高招。使用代幣制的優點有:實施方便、避免飽足、標準客觀、可同時用於多數人。而使用代幣制的缺點有:相互收受使用、卡片易偽造、購實質增強物的花費大。模仿原理:身教與境教(刺激控制法)身教就是示範法,教師以身作則,提供良好學習楷模,學生看樣學樣。或是觀察學習,如:考...
平易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2)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3) 齊:國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代幣制度1.1 代幣制度中的供需法則1.2 代幣制度的運用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代幣制度  代幣制度採操作制約原理,以個體自發性的活動配合代幣做外在增強的控制,促使個體在進步過程中以正當行為取代不正當行為。代幣制起源於對精神病患者的制約,代幣法係以具有交換價值的象徵物代替金錢或其他許可證明(如機構幾張交換券可憑之領取食物),做為患者自發性適當行為(如按時起床收拾床舖)出現時的正強化物,藉由後效強化原理,從而達到矯正不良習慣的目的。顯然,行為矯正之用於心理治療,其根據的乃是操作制約作用的學習原理,在...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導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但是你今天射柳葉百發百中,卻不善於休息,等一下疲倦了,一箭也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就像你現在打敗了許多國家,取得許多土地,功勞很大。又即將要出兵經過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國,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得勝利,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你還是假裝生病,不要出兵的好。」典源又見《戰國策.魏策三》。敘述秦昭王三十二年時,秦國派穰侯魏冉攻打魏國,包圍首都大梁。魏國大夫須賈向穰侯說:「魏國現在發動三十萬精兵駐守大梁,秦和楚、趙三國聯軍,是絕不可能攻下...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是一種猛獸,會傷害人畜,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將來有可能再次為害,同樣的,如果把抓到的敵人放走,也將為自己帶來後患無窮。《零陵先賢傳》記載了一個關於「縱虎歸山」的故事:三國時的劉璋為益州牧,他的部下張松對他有所不滿,剛好曹操打算派將領去討伐占領漢中的張魯,劉璋擔心自己會被派去,想找人代替。張松就趁機獻計,認為可以把劉備請到成都來,派他去攻打張魯。劉巴知道這件事之後,便極力勸阻,他認為劉備的野心過大,如果把他請來,一定會蒙受其害。劉璋不聽。後來劉璋派劉備去征伐張魯,劉巴又上諫,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意思是說,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
隱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修辭格。以兩物之間的相似性來作間接暗示的比喻。相對於明喻而言。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為」等代替的譬喻屬之。如:「搖曳的柳條是曼妙的芭蕾舞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