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說:「不要這樣。楚王現在正放肆狂妄,上天或者先順著他,等他作惡多端後再加以懲罰,也或者讓他有善終,結果尚不可知。無論如何,晉、楚兩國必須靠天意所助才能統率天下,而不是靠戰爭。您不如先答應他,然後專心修明德行以等待結果。若最後楚王同歸於德,我們順服於他也無妨;若楚王暴虐淫亂,楚國本身就將拋棄他,那麼還會有誰來跟我們爭戰呢?」在此,司馬侯所說的「晉、楚唯天所相」,是說晉、楚兩個大國要由誰來統率天下,必須依憑天意來決定。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吉人天相」,用來形容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幫助。
名譽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家名譽,一敗塗地。如:「像他這樣胡亂作惡,早已名譽掃地。」
一刀兩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寒山〈詩〉三○三首之二四一(據《全唐詩.卷八○六.寒山》引)上人心猛利,一聞便知妙。中流心清淨,審思云甚要。下士鈍暗痴,頑皮最難裂。直待血淋頭,始知自摧滅。看取開眼賊,鬧市集人決。死屍棄如塵,此時向誰說。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段截。人面禽獸心,造作1>何時歇。 〔注解〕 (1) 造作:此指造作惡業。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例]他的手下多是亡命之徒,殺人放火,作惡多端。
狐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狐狸生性狡猾多疑,故多用來比喻狡詐而作惡多端的壞人。唐.杜甫〈久客〉詩:「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精忠岳傳》第一三回:「英雄失志受人欺,日光無色戰馬疲;得意狐狸強似虎,敗翎鸚鵡不如雞。」
兔子不吃窩邊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兔子不吃自己窩旁的草,以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比喻不在鄉里作惡或不侵犯周圍人的利益。如:「有道是:『兔子不吃窩邊草』,我不會傻到去打我老爹的主意。」也作「兔兒不喫窠邊草」。
天網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的法網雖寬大稀疏,但絕不會縱容作惡的壞人。語出《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比喻犯法者難逃國法制裁。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此人如果太奸豪,天網恢恢豈可逃。」《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母親、父親,你二位老人家,可曾聽見那紀賊父子,竟被朝廷正法了?可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作「天道恢恢」。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豺狼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橫行作惡。語本《漢書.卷七七.蓋諸葛劉鄭孫母將何傳.孫寶》。後亦用以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
罪有應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所犯的錯承受應得的懲罰。如:「他平日作惡多端,如今下獄,真是罪有應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