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6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的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厭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這種情況正如眾人明明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軍的書法,真可說得上是「貫絕古今」,後代許多大書法家,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的。學書法的人,也都以他的字作為最好的模範。他遺留下來的法帖,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字所以寫的這樣好,固然天才有關係,但努力苦練,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他無論休息或走路,心裡總想著怎樣寫字,手就在衣襟上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裡洗滌筆硯。漸漸,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知,他練習書法花去多少工夫了。據說他很愛鵝。有一次,他看到鵝在河裡游泳、戲水,忽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於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人或財物作為抵押。[例]質押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桑罵槐」中的「桑」指桑樹,「槐」指槐樹,明明是罵槐樹,卻指著桑樹來罵,所以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拐彎抹角地罵人。如果要論究為何要用槐樹和桑樹來作比喻,也許是因為槐樹向來作為官府的代表,如《周禮.秋官.朝士》說:「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思是說周代宮庭外植有三棵槐木,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公朝天子時,要面向三槐。宋代兵部侍郎王祐,曾經親手種三槐於庭,自言子孫必有為三公的。後來他的兒子果然當上宰相,世稱為「三槐王氏」。唐代李公佐在所撰的傳奇〈南柯太守傳〉中,說到淳于棼醉臥槐樹下,夢至大槐安國,出仕南柯太守。夢醒後,始覺大槐安國原是槐樹下的蟻穴。這裡也是用「槐樹」來代表官府。至於桑樹,那就是民間常見的農作...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可作為憑證的紙票。[例]點券、入場券、優待券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蘇平仲〈景古齋記〉:「鬻熊、太公,老聃、楊朱,……太史公之《史記》、不韋、淮南之訓覽,以至魏、晉以降,幽人狷士憤世嫉俗,作為辯論,多者數十百卷,少者為言亦數萬,此亦天下之古物也。」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背本趨末,捨本逐末,輕重倒置反義:正本溯源,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辨似: 末,音ㄇㄛˋ,事物的細節。不可寫作「未」。 「本末倒置」及「輕重倒置」都有將事物主次弄反的意思。 「本末倒置」除用在事物輕重的錯置外,另可用於因果關係的錯置;「輕重倒置」則僅用於事物輕重的倒置。 本末倒置 輕重倒置 辨似例句 ○ ㄨ 分解因式若不先記公式,就一味去作習題,豈非~! ○ ○ 視工作為重而忽視身體健康,正是~的做法。
咫尺天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中〈宮詞〉二首之一(據《全唐詩.卷七四八.李中》引)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1>咫尺2>隔天涯3>。香鋪羅幌不成夢,背壁銀缸落盡花。 〔注解〕 (1) 翠華:本指用翠羽作為旗飾,古代天子出行時所用,此處喻指皇帝。 (2)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咫,音ㄓˇ。 (3) 天涯:天的邊際,指遙遠的地方。涯,音|ㄚˊ。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大加讚賞,認為左思的成就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由於這些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