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6 ms
共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
狹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見識短淺而氣量不恢弘。《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唐.韓愈〈答李秀才書〉:「元賓行峻潔清,其中狹隘,不能包容。」
|
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拓、擴張。如:「開廓」、「廓大」。《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
漫不經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心」。見「漫不經心」條。
01.宋.黃榦〈南康軍新修白鹿書院記〉:「苟徒資口腹,媒利祿,而治心修身,漫不加意,則既失崇尚教育之旨,覽觀山川之勝,周旋堂宇之盛,於心安乎?」
02.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臣職掌紀聞》:「至七年春,今上大婚禮成,藩邸殿宇,及陳設器具,俱塗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
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坎(☵)上。表處難時,應修身養德,以渡難關。
|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就是倫常,所以孔子說:「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繫「仁」的標準,君子是可以犧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仁」用「義」來解釋,「義」就是公益,往往和個人私利是衝突的。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當「義」和「利」不可兼得的時候,為了公益,是要「捨生取義」的。性命雖是個人最大的私利,但是為了社會國家的利益,必要時可以犧牲。這正和「殺身成仁」的精神一樣,也正是傳統儒家的堅持的修身原則。
|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貌甚惡」,想要跟隨孔子學習時,孔子從外表加以判斷,認爲他的資質低下,才能不高。然在跟隨孔子後,致力於修身,努力實踐儒家之道。後來,澹臺滅明到南方闡揚儒說,弟子有三百多人,名聲傳遍各個諸侯國。孔子聽了這些事後,就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段故事在時代較早的《韓非子.顯學》裡就已說到,澹臺滅明有著君子般的儀表,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品行與容貌不相稱。而宰予雖然談吐不凡,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與辯才不相稱。因此孔子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史記》和《韓非子》對澹臺滅明的記載雖然完全相反,但最後孔子的結論卻是相同的,就是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
|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師是而无非,師治而无亂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修身》。
(2) 梁麗:房屋的棟梁。同「梁欐」。欐,屋棟、屋梁,「麗」其假借字也。
(3) 窒穴:填充孔穴。
(4) 殊器:器用不同。
(5) 騏驥驊騮:均指千里馬、良馬。騏驥,音ㄑ|ˊ ㄐ|ˋ,青黑色的駿馬。驊騮,音ㄏㄨㄚˊ ㄌ|ㄡˊ,原指周穆王八匹駿馬之一,後泛指紅色的駿馬。。
(6) 狸狌:野貓。狌,音ㄕㄥ。
(7) 鴟鵂:音ㄔ ㄒ|ㄡ,貓頭鷹的別名。
(8) 撮:音ㄘㄨㄛ,抓取。
(9) 瞋目:瞪大眼睛。瞋,音ㄔㄣ。〔參考資料〕 《荀子.修身》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
|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深蒂固」原作「深根固蔕」。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這句成語出自《老子》第五九章。老子認為: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愛惜精神和智識而不耗散,將天早就賦與的德,再不斷加以累積。德越積越厚,就沒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無法測度他的極限,力量大到無法測量,就可以治理國家。掌握治國的根本,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是將根札深,穩固基礎,持久長生的道理。後來「根深蒂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出現「根深蒂固」的書證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他們做得興頭的,都是有根基,有腳力,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
扣槃捫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不知日的形狀,人告以日形如銅槃,他敲銅槃而有聲;後聞鐘聲,即以為日。又有人告以日光如燭,他摸燭而知形狀;後摸籥,也以為日。典出宋.蘇軾〈日喻〉。後用來比喻認識不確切而產生誤會。宋.王開祖〈儒志編.序〉:「言皆治國修身之要,見匪扣槃捫燭之為,如斯人者,豈易得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