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防意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把它們縮入龜殼中,就像要防止欲念之心,要有如防止敵人之攻城。這句成語常和「守口如瓶」併用,都是一種修身的功夫,當和該條成語一起參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土地。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
先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年齡或輩分較長的人。《三國志.卷五三.吳書.闞澤傳》:「澤州里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久仰先輩大名,如雷貫耳。」
縱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守約施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持簡約,施與廣博。《孟子.盡心下》:「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所謂本亂而求末之治,無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正脈也,此至易至簡之學,守約施博之道。」
郊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城市周圍的地方。如:「有空時,可到郊區走走,遠離都市塵囂。」
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至宋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源自日本的擊劍運動。由兩人以竹劍互擊對方的一種武術。比賽者持木刀或竹刀,並戴胴(胸鎧)、垂(腰鎧)、面具、籠手(棉手套)等裝備,在九公尺至十一公尺見方大的場地進行比賽。以擊中對方的面、前臂、胴或咽喉部位者得分。每場比賽三分鐘,先得兩分者者為勝。[例]在劍道的發展過程中,曾受禪宗的影響而注重修身養性的工夫。 ◎
正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人心歸向正道。語本《禮記.大學》。[例]誠意正心是修身養性的第一步。
恕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修身道理。如:「做人得講恕道,得饒人處且饒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