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偃武興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偃息武備,提倡文教。《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也作「修文偃武」、「偃武修文」。
|
偃旗臥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倒軍旗,停敲戰鼓,肅靜無嘩,不露行蹤。《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分命眾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人。」《舊唐書.六九.薛萬徹傳》:「時梁師都以突厥之師頓於城下,蘭偃旗臥鼓,不與之爭鋒。」也作「偃旗息鼓」。
|
偃武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01.《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02.《資治通鑑.卷二八.漢紀二○.元帝初元二年》:「孝文皇帝偃武行文,當此之時,斷獄數百,賦役輕簡。」
|
臥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倒軍旗,停敲戰鼓。指軍隊肅靜,不暴露行蹤。《周書.卷一八.王思政傳》:「東魏太尉高嶽、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臥鼓偃旗,若無人者。」也作「偃旗息鼓」。
|
草偃風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參見「風行草偃」條。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風從。」
|
韜戈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征戰,以修文治。《隋書.卷三.煬帝紀上》:「譯靡絕時,書無虛月,韜戈偃武,天下晏如。」
|
前合後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前後俯仰晃動,站立不穩的樣子。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又道我是鬼魂兒在眼邊,唬的他對面無言,有似風顛,驚急力前合後偃。」
|
武偃文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治已施行,武備已休止。形容天下昇平無事。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一齣:「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也作「文修武偃」。
|
偃師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東,黃河之南。伊洛兩水交會於縣境西南,隴海鐵路經此。
|
息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息。《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睡曰黑甜,臥曰息偃。」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