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1.07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 (1) 大學:博學。 (2) 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賦於天的最美善之德性。 (2) 親民:親近民眾,使民日新其德。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省,稱大著作。 (5) 張載:字孟陽,晉安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文學家,官至中書侍郎。性閒雅,博學能文,有詩文多篇行世。 (6) 訪岷邛之事:請教關於三國蜀都地區的風土民情。岷邛,指岷山、邛崍山,地約在今四川省。邛,音ㄑㄩㄥˊ。 (7) 門庭藩溷:大門、廳堂、籬笆和廁所,泛指家中各個地方。藩,籬笆。溷,音ㄏㄨㄣˋ,廁所。 (8) 著:音ㄓㄨㄛˊ,放置。 (9) 祕書郎:晉代官制,負責掌管圖書經籍。 (10) 司空:職官名。周時有冬官大司空,為六卿之一,掌水土營建之事。秦無司空,置御史大夫,漢初沿置,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後多有更名,或稱御史大夫,或稱司空,至明始廢。 (1...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無所長,才疏學淺,胸無點墨,庸庸碌碌反義:多才多藝,真才實學,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辨似: 「不學無術」及「胸無點墨」都有沒有學問的意思。 「不學無術」側重於未經學習而沒有能力本領;「胸無點墨」則側重於學養程度低,無法做適切的表達。 不學無術 胸無點墨 辨似例句 ○ ㄨ 新任的總經理為人很和氣,但就是~,對公司的問題根本不了解。 ㄨ ○ 他明明是~,卻硬要附會風雅,才會寫出這種不知所云的詩來。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按照實際情況,確實辦事。《官場現形記》第七回:「老弟肚裡實在博學,但上頭的意思是要實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話太多。」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典出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 2.語譯  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3.故事內容東漢初年的隱士樑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今陝西咸陽西北)。他博學多才,家裏雖窮,可是崇尚氣節。東漢初,他曾進太學學習。結束在太學的學業後,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豬。有一次,樑鴻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圍的人家。樑鴻就一家家的去查問每家所遭受的損失,並以豬來作為賠償。有一家人嫌賠得太少。樑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物,願意為你...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南京市。 (5) 郭璞:西元276∼324,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人。為著名的文學家與思想家,博學高才,好古文詩賦,又精通陰陽、曆算、五行、卜筮之術。曾為《爾雅》、《山海經》、《方言》、《楚辭》等書作注。 (6) 卿:對人的尊稱,此處指江淹。 (7) 見還:歸還。 (8) 五色筆:五色的彩筆。此處隱喻文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梁書.卷一四.江淹列傳》、《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
青出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2>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3>,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4>,金就礪則利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注解〕 (1) 已:停止。 (2) 輮:通「揉」,音ㄖㄡˊ,使彎曲。 (3) 槁暴:晒乾而枯。槁,枯。暴,晒乾。 (4) 木受繩則直:木頭用繩墨矯正就可以切得直。繩:繩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 (5) 金就礪則利:金屬用磨刀石磨就會變利。金:金屬器具。礪:粗的磨刀石。〔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戴禮記.勸學》
美不勝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晚號息園,清浙江天臺人。乾隆初,舉鴻博,授庶吉士,累官禮部侍郎,後因事株連,削職放歸而卒。自幼聰穎,博學識廣,精史學與堪輿之學。 (2) 昆季:兄弟。 (3) 延:邀請。 (4) 翻擷:翻閱摘取。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王惲〈大元故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陳公神道碑銘〉:「公剛明廉介,博學有經濟材。信道篤,立志堅。從政果於應變為尤,長氣之所充,雖百折不撓。」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末,蕭衍得勢,任為驃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