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系統減敏感法_(systematic_desensitiz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學習鬆弛練習,並在家中充分練習。減敏感程序開始之前,個案要閉上眼睛,完全放鬆自己,接下來治療師會先呈現中性情境要個案想像,再開始想像輕微壓力的焦慮情境,當個體感到緊張時便進行肌肉放鬆訓練,直到不焦慮。如此由低階到高階,一直反復進行系統減敏感程序。逐漸地,個案對激起焦慮的情境會變得較為不敏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系統減敏感法英文關鍵字: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
|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躍的呈現於紙上。形容描寫得非常生動逼真。清.薛雪《一瓢詩話》:「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
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呈現、透著。如:「他臉上泛了一層紅光。」、「那條水溝泛著一陣陣惡臭。」
|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洛依德對於心智組織與人格結構提出「冰山理論」,根據假設將意識劃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意識層是指海面上可見的冰山,而前意識層相當於漲退潮時落差之間的冰山層,潛意識層則是位於海底深不見底的深層區域,是占據整體人格最大部份。其中,潛意識相對於意識及前意識,呈現具有兩種對立關係的意識層次。 意識層次分類(1)意識:「自我」存在之處1.意識包含個體在當下隨時均可知覺到的現象,以及可察覺的意念和動機,是一套合乎邏輯的、理性的思考。佔個體心理層面為最小,且不斷改變。2.例如:老師問學生早上如何上學,學生答:「...
|
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中的水滴經日光照射後,發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光圈。出現在太陽的相對方向,由外圈至內圈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例]彩虹、長虹貫日、氣勢如虹
|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到的知識。2. 數字廣度:主試者先念一串2到9的數字,請受試者複誦。3. 字彙: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呈現33個字詞,受試者必須定義或解釋每個字詞。4. 算數:以口語方式呈現一組通常不需要用紙筆計算的簡單問題,這項測驗是屬於推理測驗,而非數理測驗。5. 理解:主試者向受試者詢問為什麼要做特定事情?或是在特定情況下要怎麼做?等開放式問句,此項測驗是用來評估受試者理解或洞悉事務的程度。6. 相似性:主試者以開放式問句的方式,向受試者詢問兩件事物的相似性。...
|
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本的四個角,正方形的角,紙的四個端點等等皆可發現直角的存在。另外,了解直角定義後,則可教導其符號的呈現,及在直角處畫上”┌”此符號,以示讀者能清楚辨別。 鈍角與銳角接著則以直角做為出發,介紹大於直角也就是大於90度的角,其稱為鈍角,相對的,小於直角也就是小於90度的角,我們稱為銳角,在這兩者的判別上較容易,而老師可利用三角板來做教學工具,當大過於三角板的直角時,即為銳角的樣貌,當小於三角板上的直角時,則為銳角。最後則可提供各式的題目,讓學生判別出角度為何種分類,另外也可在直角的位置標上”┌”此符號。(註2) 關鍵字中文...
|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別在於程度不同,這是「自我」避免思想及情感失控的方法,而根據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驗或觀念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防禦方式。此概念來自精神分析理論中關於人類思想中存在多種力量進行互相對抗、鬥爭的假說。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轉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分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轉也可能帶來心理疾病。目錄1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2 分類2.1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2.2 按行為性質分類3 參考文獻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
欣欣向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生長繁盛的樣子。語出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後用「欣欣向榮」比喻事物蓬勃發展、繁榮興盛。
|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行,它是指讓組織內的人們主動參與整個研究的過程,從最初行動意涵的討論,研究流程的設計,到結果的最後呈現。參與式行動研究由組織成員為行動的參與者,讓參與者主動探求資訊,並提供未來行動的意見,因此可用於解決問題與建構理論。社區發展的行動研究社區發展方面應用行動研究,源於1960年代,當時為了解決美國貧窮問題,乃嘗試以一種社會實驗,讓資源集中於重點社區,探討社會問題的成因,實驗新的處理方法,同時監測結果,並將研究結果回報給政府及地方發起人,共同決定政策上的運用。這種取向顯示,行動研究適合應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及研究技術來解決社會...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