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願以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稱。」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冬,韓愈擔任袁州刺史。袁州為南昌屬邑,本來想這下子應該有機會「寄目償所願」。哪裡知道,為人屬下,事情一忙,機會仍然錯失。這裡的「寄目償所願」就含有「如願以償」的意思。後來「如願以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由此演變而出,指心願得以實現。當然,更明確的用法,出現在清朝曾國藩〈署安徽司稟陳管見數端伏候裁擇由〉文:「惟軍情瞬息千變,不知將來能如願以償否耳?」也見於《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提到有個人叫巴祥甫,送了重禮給童子良,童子良因此向撫臺大人說好話,「後來巴祥甫竟其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也就是當上了官。如果採取較寬的標準,當然韓愈的文章可以說是這句成語的典源,否則就可能到了清代才...
老氣橫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如張射的日光;凜若嚴霜的氣勢,瀰漫秋日的天空。令人覺得連古來的隱者許由、巢父、務光、涓子都不如他。哪裡知道,他一聽朝廷召喚,馬上動身赴任,把隱居一事當成他成名的晉身階。所以說〈北山移文〉就像是一篇「北山山神的文告」。北山山神貼出文告,告知世人周顒就是這樣一位心在官位的「朝隱」者。文章中的「霜氣橫秋」,後來演變為「老氣橫秋」,本指老練的氣概充塞秋日的天空,轉用來形容人老練而自負的神態,亦用於形容擺架子、自命不凡;或者是偏指「老」和「秋」,形容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
馬首是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荀偃下令說:「我們等天一亮,雞一叫就出征,做好填井毀灶的善後工作,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我的馬頭朝向哪裡,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下軍的將領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地說:「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欒黶說完把馬頭一調就走,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荀偃看到這種情況,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心想這樣非但不能打勝仗,還可能會敗北,只好下令撤軍回國,結束了這場戰爭。荀偃這道命令中,有「馬首是瞻」四個字,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後來「馬首是瞻」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俠五義》第一○回:「韓生哪裡睡得著,翻來覆去,胡思亂想,好容易心血來潮,入了夢鄉,總是惦念此事。」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進則想要竭盡忠誠,退則想要彌補過失,是國家的忠誠衛士,怎能殺他呢?他的戰敗,就如同日蝕月蝕般,哪裡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於是讓荀林父恢復官職。典源又見《左傳.定公四年》。內容則是表述吳、楚二國對峙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楚軍。此處《左傳》原文也用到「困獸猶鬥」一語。後來「困獸猶鬥」被用來比喻身處絕境,仍...
自顧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擄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無理取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蛙鳴相和,無緣無故的喧鬧。語本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後用以比喻不合情理的吵鬧或故意的搗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具伏辯人某某,不合妄到某公館無理取鬧,被公館主人飭僕送捕。」《掃迷帚》第二四回:「老哥,你在哪裡吃了虧,卻來我處無理取鬧?」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訝,心想:怎麼蕭何會不告而別呢?第三天蕭何帶著韓信回來,獨自先去見劉邦,劉邦開口便問:「你這幾天到哪裡去了,怎麼不說一聲呢?」蕭何說:「我去替你辦一件重要的事,來不及向你報告。」劉邦問:「替我辦什麼重要的事呢?」蕭何便把韓信逃走,自己跑去追回來的事說了一遍。劉邦氣憤的說:「軍中多少人逃跑,你不去追,怎麼去捉一個無名小卒呢?」蕭何說:「別人容易得到,向韓信這樣的人卻很難求啊,此人志向高大又精通兵法,如果重用他,將來統率三軍,平定中原,必定非他莫屬。」劉邦說:「依你的看法,應給他一個元帥當了?」蕭何說:「自然是,此人極愛面...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三從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指舊時社會婦女所應具備的德性。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待裝個老實學三從四德,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端的是哪裡是三梢末尾?」《紅樓夢》第四七回:「我聽見你替你老爺說媒來了。你倒也三從四德的,只是這賢惠也太過了。」也作「四德三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