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國景公作夢,夢見惡鬼來向他討命,之後就生病了。病重時向秦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醫生緩前來為景公治病。在緩還沒到達之前,景公夢見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緩是個良醫,我怕會受到傷害,要逃到哪裡才好?」另一個就說:「只要躲到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他就奈何不了我們。」等緩到了晉國,診視過景公的病情,說:「病已經侵入心臟和橫隔膜之間的部位,不管服用藥物或是針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果真,景公沒多久就過世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病入膏肓」,用來指人病重,無藥可救;亦用於比喻人、事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般無二,一模一樣,毫無二致反義:大相逕庭,天差地遠,迥然不同,截然不同辨似: 「如出一轍」及「一模一樣」都有相像、類似的意思。 「如出一轍」側重於基本結構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一模一樣」側重於同類的東西完全一樣。 如出一轍 一模一樣 辨似例句 ○ ㄨ 這兩篇小說的情節和結構~,有互相抄襲的嫌疑,需要查明。 ㄨ ○ 你教我去哪裡找~的花瓶來賠你?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個賢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薦賢士,就像是到河裡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樣容易,我還準備給您再推薦一批賢士,哪裡會只有這7個呢!後來,人們把它概括為“物以類聚”。 解釋 常用來比喻趣味相投的人總是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含有貶義。 詞意 相近:臭味相投 例句 小明和小芳都喜歡沉迷於電玩,真的是物以類聚。fffr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黑籍冤魂》第一三回:「煙館裡的人,都看這人來歷不明,勸他不要與那人要好,卻是忠言逆耳,哪裡聽得?」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以為是」即自認為是,指自我主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孟子.盡心下》中,萬章問孟子,為什麼被大家公認是忠厚老實的人,孔子認為是傷害道德的賊呢?孟子回答說:「這種人你舉不出他哪裡不對,即使覺得他可惡,卻無從攻擊起。隨世浮沉,平時看起來忠厚老實、行為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但在他的主觀意識中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這樣的人看似有德,本質上卻是無德,所以說是傷害道德的賊。」後來「自以為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自認觀點與做法正確,不肯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後奔跑,也轉過身跟著邊叫嚷,邊逃跑。苻融氣急敗壞地揮舞著劍,想壓住陣腳,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後湧來,哪裡壓得住。一群亂兵衝來,把苻融的戰馬衝倒了。苻融掙扎著想起來,晉兵已經從後面趕上來,把他一刀砍了。主將一死,秦兵更是像脫了韁繩的驚馬一樣,四處亂奔。陣後的苻堅看到情況不妙,只好騎上一匹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飛來,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堅顧不得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息了口氣。晉軍乘勝追擊,秦兵沒命的潰逃,被擠倒的、踩死的兵士,滿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脫的兵士,一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文言是“風聲鶴唳”,唳音同...
彈丸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野心,即使現今得到了六城,將來還是會再來侵犯。趙王將虞卿所言告知樓緩,樓緩說:「虞卿以為秦兵已倦,哪裡知道秦的兵力何止如此!即使知道此次秦兵確已疲累,但連這六城如此狹小,都不願意割讓,致使秦國再來侵犯,豈不是要割讓內屬要地而議和嗎?」趙王再次將樓緩所言告知虞卿,虞卿再從各方面為趙王解說其利害關係,最後終於說服趙王,不將六城割讓給秦國。後來「彈丸之地」被用來比喻狹小的地方。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宦海》第一四回:「眾人聽了,雖然吃了一驚,卻大家都是要錢的心勝,哪裡肯住,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直搶上來。」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愚和尚問:「黃檗對你有什麼教導?」臨濟說:「我三次問祖師西來意,三次都被打一頓,到現在還不知道錯在哪裡。」大愚和尚說:「你師父真愛徒心切,為了讓你能澈底解脫,才動手打了你三次。」臨濟終於徹悟了,於是告辭大愚,回來見黃檗。黃檗看到他就說:「你來來去去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愚說的,這個人這麼多嘴,等我見到他一定要打他一頓。」臨濟說:「為什麼要見到才打?今天就該打。」說著,就打了黃檗一巴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苦口婆心」,用來形容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
舉棋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棋不定」本指下棋時,不能決定下一步怎樣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一個故事:春秋時,因為無道被驅逐在外的衛獻公,派使臣來和甯喜商議回國復位的事情,甯喜同意了。大叔文子聽到之後就說:「唉!《詩經》有言:『我自身都不見容於人,哪裡還顧得到我的後代?』甯喜可說是不顧後代的人。怎麼可以答應這件事呢?君子行事要考慮周密,《書經》上說:『凡事自始至終都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詩經》也說:『要日夜努力不懈,全心全意地侍奉國君。』今天甯喜對迎立國君復位這事的態度還不如下棋來得慎重,他怎能免除禍害呢?下棋的人如果拿著棋子卻不知道下在哪裡好,就無法戰勝對手,更何況是迎立國君這樣的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