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83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衷心嚮往。唐.王勃〈送白七序〉:「天下傾心,盡當年之意氣。」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是以馬自喻,悲歎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表明長安的十丈紅塵,沒能使他放棄對神仙的嚮往。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
從眾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需要。當一個人的行為被接受和認同,他會產生巨大的成就感;當自己的行為與別人一致時,又會有安全感。人是嚮往安全生活環境的動物,因此,追求安全感是人類畢生的追求之一。從眾行為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另一面。對社會上的一種良好時尚,就要大力宣傳,使人們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從而發生從眾所為。如果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不正之風任其氾濫,也會造成一種壓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隨波逐流。虛榮心理可以說正是從眾行為的消極作用所帶來的惡化和擴展。例如最容易發生從眾的狀況,社會上流行吃喝講排場,住房講寬敞,玩樂講高檔。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為...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想像力的鍛鍊與世事的認知上獲得多重驚喜。夏志清在論文《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中提到:「余光中所嚮往的中國並不是台灣,也不是共黨統治下的大陸,而是唐詩中洋溢著『菊香與蘭香』的中國。」(夏志清,1979:388-89) 人格與政治評價李敖以為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定性為「一軟骨文人耳,吟風弄月、詠表妹、拉朋黨、媚權貴、搶交椅、爭職位、無狼心、有狗肺者也」。並且斥責他「過去反共,現在跑回中國大陸到處招搖」。在李敖的“李敖有話說”112期中,定性余為“馬屁詩人”,“半票作家”,而且對余光中對蔣介石、蔣經國...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書中,她所構築的是一個非常清純透明的世界,充滿一個聰明美麗、家境優渥、境遇順遂的少女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等到身份成為妻子,愛情和婚姻又都幻滅時,周芬伶的文風也開始轉變,她對世界的不信任、徬徨、猶豫、掙扎,都在文字的敘述中出現。從周芬伶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純情少女在婚姻中遭到挫敗,開始對男人和整個世界都不信任,而後,在痛苦的淬鍊中,她一層層去突破生命的困境,讓生命逐漸成熟。周芬伶這個時期的散文以傷痕累累的形式出現,和早期的甜美天真有相當大的差距。婚姻失敗之後,周芬伶也失去了孩子的監護權,她只能默默地關注孩子的成長,...
神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嚮往。《紅樓夢》第八七回:「真是李後主說的,『此間日中只以眼淚洗面』矣。一面思想,不知不覺神往那裡去了。」
逍遙自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例]每個人都嚮往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散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不用韻、不對偶、句法參差的文章。相對於韻文及駢文而言。現代的散文依其內容和形式,大約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報導文學等。[例]這篇散文以清新的筆法描寫鄉居生活,讀起來令人十分嚮往
悠然神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內心深處所升起的一股企盼,而心神嚮往。如:「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是個令人悠然神往的烏托邦。」
周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書畫。其《澄懷錄》則是前人片斷散文的輯錄,其中多是古人寫自然風光或田園生活的,表達他對林泉高致的嚮往。另著有《齊東野語》。 評價  工詩詞,作品風格纖細奇險,著有癸辛雜識、齊東野語、武林舊事、草窗詞、草窗韻語等書,嘗選南宋歌詞為絕妙好詞。 參考資料http://home.educities.edu.tw/f5101231/s86.html維基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