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也。 (7)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 簞食:以簞盛食。簞,音ㄉㄢ,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6) 壺漿:以壺盛漿。漿,水、酒之類飲料。 (7) 運:奔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晉書.卷一一三.符堅載記上》:「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風化大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由下傳話以告上的禮制。《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 簞食壺漿:以簞盛食,以壺盛漿來迎王師。此指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見「簞食壺漿」。 (6) 運:奔逃。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
天作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1>初載2>,天作之合。在洽之陽3>,在渭之涘4>。 〔注解〕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初載:此語多解,或指早年,或指初登基時,或指其幼小始有識知之事。 (3) 洽之陽:洽水之北。陽,山之南或水之北。 (4) 渭之涘:渭水之崖。涘,岸邊。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朱子語類.卷七一.易.復》:「道雖未大行,已有可行之兆,亦是復。這道理千變萬化,隨所在無不渾淪。」
殷鑒不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咨:表示感嘆的語氣。 (3) 女:你,通「汝」。 (4) 殷商:此指紂王。 (5) 顛沛:偃仆、傾倒。 (6) 揭:顯露、揭露。 (7) 撥:破敗、敗壞。 (8) 鑒:同「鑑」,鏡子。引申為可作為警戒、警惕的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