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贈久佇不至先寄此詩  養病愜清夏,郊園敷卉木。窗夕含澗涼,雨餘愛筠綠。  披懷始高詠,對琴轉幽獨。仰子游群英,吐詞如蘭馥。  還聞枉嘉藻,佇望延昏旭。唯見草青青,閉戶灃水曲。 灃上寄幼遐  寂寞到城闕,惆悵返柴荊。端居無所為,念子遠徂征。  夏晝人已息,我懷獨未寧。忽從東齋起,兀兀尋澗行。  罥掛叢榛密,披玩孤花明。曠然西南望,一極山水情。  周覽同遊處,逾恨阻音形。壯圖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複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善福精舍示諸生  湛湛嘉樹陰,清露夜景沉。悄然群物寂,高閣似陰岑。  方以玄默處,豈為名跡侵。法妙不知...
禮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 (書)|大學》、《中庸》、《禮運》(首段)等。《禮運》首段是孔子與子游的對話郭沫若《儒家八派的批判》:“《禮記·禮運》一篇,毫無疑問,便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經典。那是孔子與子游的對話。”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謂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洙泗考信錄》考得孔子任大司寇時年五...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材施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從事教育工作,不但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張對後世影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
三寸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弃人閒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穀,道引輕身。
小試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牛刀小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牛刀」是指宰牛用的大刀,語出《論語.陽貨》。孔子的學生子游在魯國的武城當官,以禮樂教化百姓,因此城內一片祥和。有次孔子來到武城,看到學生子游的政績斐然,便笑道:「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說︰治理武城這樣的小地方,需要靠禮樂教化這樣大費周章嗎?子游聽了便回答說:「我從前聽老師說:『在上位的人學了禮樂,就懂得愛護百姓;在下位的人學了禮樂,便容易聽從治理。』」孔子聽了子游的話,就說:「弟子們!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剛說的只是開玩笑罷了!」後來「牛刀」便被用來比喻人富有大材。北宋時,蘇軾的好友歐陽修之孫歐陽憲要去韋城赴任主簿一職,「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的...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所以後世流傳《子夏易傳》雖為僞書,但子夏傳易卻是在情理之中的。 評價子夏為孔門四科中的文學科,和子游並列。參考資料:http://column.bokee.com/156625.html儒者網刊 第三期
四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宋.邢昺.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專稱孔子。《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聖人有之一體。」《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喫,聖人就要計較了。」
海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沒有腹鰭或尾鰭,但有一條細長靈活的尾巴。(註2)2. 海馬的游泳姿勢相當與眾不同,海馬總是直立的身子游泳,身體和尾巴不斷地在水中扭動,當然這種姿勢是游不快的,如果警覺性不高一點,很快就被其他動物給吃掉了。海馬體內也因為氣囊很大,因此可以在水中急速的上升或下降。(註2)3. 海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喜歡在多海藻的地方生活,而且海馬還會隨著環境變色喔。這也是毫無防禦能力的牠,求生的方法之一。(註1) 育兒爸爸特別的是,負責生產的不是海馬媽媽,而是海馬爸爸,海馬爸爸在排卵前,會先將自己的腹帶經由一個小洞裝滿水,海馬爸爸...
蘭芷之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芷,皆香草。蘭芷之室比喻良好的環境。《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也作「芝蘭之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