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標幟。如:「國徽」、「校徽」、「黨徽」。《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楊徽者,公徒也。」
2.旌旗。《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漢.鄭玄.注:「徽號,旌旗之名也。」《文選.潘岳.閑居賦》:「其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幙綠徽。」
美善的。《詩經.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資治通鑑.卷二四八.唐紀六十四.武宗會昌四年》:「郊廟之禮,誠宜亟行,至於徽稱,非所敢當。」
|
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甚、非常,表示程度高。如:「雨很快就停了。」、「他很喜歡看書。」、「這主意很好。」
凶暴、殘戾。《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太子痤美而很。」《淮南子.主術》:「上好取而無量,下貪很而無讓。」
紛爭、爭訟。《禮記.曲禮上》:「很毋求勝,分毋求多。」漢.鄭玄.注:「很,鬩也。謂爭訟也。」
違逆。《國語.吳語》:「今王將很天而伐齊。」三國吳.韋昭.注:「很,違也。」
|
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令、法則。如:「法律」。《易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
2.格式、規則。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覽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陰陽之氣。」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3.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如:「律呂」。
4.節奏。如:「旋律」、「音律」、「韻律」。
5.律詩的簡稱。如:「五律」、「七律」。
6.姓。如漢代有律子公。
1.約束。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韓非子.難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則是皆無貞廉也。」《金史卷一一○.楊雲翼傳》:「自律甚嚴,其待人則寬。」
2.效法、遵守。《禮記.中庸》:「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唐.劉禹錫〈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山勢高大險峻。參見「律律」條。
|
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1.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1.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2.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
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徘徊」條。
|
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要求。《左傳.文公十二年》:「寡君願徼福於周公、魯公以事君。」《漢書.卷六四.嚴安傳》:「侈而無節,則不可贍,民離本而徼末矣。」
2.招致。《左傳.昭公三年》:「余不能治余縣,又焉用州?其以徼禍也。」《荀子.儒效》:「小人則日徼其所惡。」
3.攔阻、攔截。《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獸。」
抄襲、竊取。《論語.陽貨》:「惡徼以為智者,惡不孫以為勇者。」
參見「徼幸」條。
巡察。如:「徼循」。《荀子.富國》:「其候徼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序》:「揆景測辰,徼宮戒井。」
1.邊界、邊塞。《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南至牂柯為徼。」
2.小路。《漢書.卷一○○.敘傳上》:「據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貴。」唐.李賀〈春歸昌谷〉詩:「花蔓閡行輈,縠煙暝深徼。」
|
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徜徉」條。
|
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莊子.人間世》:「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
2.營求、謀求。如:「徇私」。《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1.巡行時示眾並宣布號令。《左傳.桓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師曰:『諫者有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2.攻占、掠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為裨將,徇下縣。」《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3.順從。《左傳.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鍾,國人弗徇。」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4.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通「殉」。《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迅速。通「侚」。如:「徇蒙」。《墨子.公孟》:「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
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如:「前往」、「人來人往」。《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2.歸向。如:「嚮往」、「神往」。《穀梁傳.莊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3.交際、交朋友。如:「交往」。《禮記.檀弓上》:「非兄弟,雖鄰不往。」
4.致贈、贈送。《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
過去的、從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國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1.昔日、昔時。《易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
2.死者。《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晉.杜預.注:「往,死者;居,生者。」
向、朝。表示動作的方向。如:「往東走」、「往前看」、「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
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徜徉」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