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汗流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馳,身上不知怎樣才好。」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誰知跳不慣的人,忽然從高落下,就手足無措的了,不知怎樣一閃,把腿跌斷了。」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你們小孩子家,只顧得眼前一點,不曉得瞻前顧後,這點算盤都不會打,我看你們將來怎樣好啊!」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糊塗世界》卷二:「他這位賢德太太,不知怎樣得了一個蠱脹病,卻是血蠱,起先吃藥也還有點靈驗,後來便一天加重一天,不到半年,已是奄奄一息了。」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矛是攻擊的兵器,而盾是用來防禦兵器攻擊的器具。在《韓非子.難一》中,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剛開始時先是誇讚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過了一會兒,又誇讚他的矛說:「我這隻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這時,有人緊接著問說:「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結果會是怎樣呢?」這一問,讓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對。典源又見《韓非子.難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 4.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相反詞 貫徹始終、鍥而不舍、滴水穿石。 5.例句讀書如果一曝十寒,虎頭蛇尾,當然成不了大器。
夢寐以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夢寐以求」這個成語是從《詩經.周南.關雎》中的「寤寐求之」一語演變而來。在《詩經》第一篇〈關雎〉中,描述一個男子在河邊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回家以後,朝思暮想,「寤寐求之」,意思就是說他無論是清醒著還是睡著了,沒有一刻不在想怎樣去尋求佳人,與她締結良緣。後來「夢寐以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願望強烈而迫切。
則,由條件項「如果」(if)與動作項「那麼」(then)構成。 特徵程序性知識其特徵有三:1.屬於「怎樣做」的知識,藉由產生式加以表徵。2.是一種動態知識,啟動方式是:資訊的變形和操作。3.在熟悉條件下進行活動所運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記憶與歷程在學習過程中,最初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習得,在大量練習後程式性知識具有自動化的特點。學習者掌握的程序性知識,也會促進學習新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記憶是對程序性知識的記憶,即「知其所以然」之技能性知識,瞭解「如何做」的記憶。個體可經由充分練習,達到自動化與精緻化的程度,此時可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江、河、湖、海邊修築的防水建築物,以阻止水患,多用土或石修砌而成。如:「河堤」、「海堤」、「防波堤」。《老殘遊記》第一三回:「這些堤裡百姓怎樣好呢?須得給錢,叫他們搬開纔好。」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識之無,目不知書,胸無點墨反義:知書識禮,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識文斷字辨似: 「目不識丁」及「胸無點墨」都有知識水準低落的意思。 「目不識丁」側重於一字不識;「胸無點墨」側重於學養程度低。 目不識丁 胸無點墨 辨似例句 ○ ㄨ 他可能~,連報紙拿反了都不知道。 ㄨ ○ 哪知他~,雖然急得滿頭大汗,這下聯是怎樣也對不出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