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思想衝突而引發的戰爭,如自由主義與全體主義的戰爭。
赫爾巴特思想在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思想在美國,指美國學生留學德國引進赫爾巴特的教育學說而言。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的思想,除了在德國受到歡迎外,美國學界亦對赫爾巴特學說深感興趣。當時在德國的美國留學生很多,又多在赫爾巴特學說的重鎮耶拿大學受教,故而對赫爾巴特的教育學說接觸最多,回國之後,大力加以提倡,在美國形成了赫爾巴特運動。
  美國的赫爾巴特運動開始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當時伊利諾師範大學的三名年輕學者第葛莫(C. De Garmo)、麥克姆利兄弟(Charles McMurry & Frank McMurry)從德國耶拿大學學成歸國,帶回了...
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流」是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在其所著〔心理學原理〕(Principle of Psychology)中所提出的觀點。詹姆斯認為,思想是一種不斷進行與改變的歷程,人的意識既非斷裂的碎片,也非相連結之物,因此用鎖鍊或串連都無法適當的形容,最自然的描述莫過於藉用「河」或「流」的隱喻,謂之「思想流」,「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或「主體生命之流」(stream of subjective life)。詹姆斯認為思想是連綿不斷的,稱之為思想流見於五種特性:(1)思想是屬於個人的:每個思想都為特定的人所有,普遍的意識並非以感覺或思想的狀態...
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律是指傳統中所說的三個邏輯法則或公式,即是所謂之同一律(Law of Identity)、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和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這三個思想的同格且充分的法則,雖然已經式微,卻仍然不無道理,所以仍然為人所熟知,而且易於應用。三律的公式為:(1)同一律:甲是甲;(2)矛盾律:甲不是「非甲」;(3)排中律:任何事物是「甲」或是「非甲」此三律自希臘哲學家以來迄至二十世紀之初,一直視為「絕對」,其涵義紛繁,在可見的邏輯系統中,是僅有的公理。在思想律中,三律或為描述性的、或為慣例性的、或為形式的法則。
  以思想三律為...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是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中對「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統稱。
  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工宣隊」,於一九六八年七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進駐學校,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撤出學校。
  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對大中學校革命師生進行短期軍政訓練的通知)。通知中轉引毛澤東的指示:「派軍隊幹部訓練革命師生的方法很好。訓練一下和不訓練大不一樣。」該通知並規定,從當時起到一九六七年暑假,由解放軍派出幹部、戰士,分期分批對全國大中學校進行短期訓練。
  ...
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到、懷想。此詞多用於客語歌謠中,即「想起」之意。例:「正月摘茶是新年,姊妹牽手入茶園。茶頭樹下思想起,等到哪日出頭天。」引自客家山歌<採茶調>。
  義務教育思想政治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在初中各年級每週設二課時;對幫助學生確立政治方向,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起著奠基作用,是德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中國大陸學校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重要標誌。
  思想政治課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對社會主義公民的基礎教育;
  二是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教育;
  三是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關內容的教育;
  四是對學生進行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
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思想初末在德國學術界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赫爾巴特死後的二十餘年,其弟子齊勒(T. Ziller, 1817~1882)大力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才逐漸受到重視,因而掀起所謂的赫爾巴特運動(Herbartian Movement)。
  赫爾巴特運動約起於一八六五年,由齊勒發表[教育性教學理論的基礎]而展開。齊勒是萊比錫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一所實驗學校和赫爾巴特思想發展中心。一八六八年,齊勒與其他的赫爾巴特主義者共同建立了「科學教育學協會」,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同時將赫爾巴特原來的系統教...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是大陸地區政府行政部門制定的關於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指導文件。
  一九八二年五月,中共教育部頒發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一九八六年五月,國家教育委員會修訂頒發了〔全日制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申明了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地位和作用。規定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所應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為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各級各類建設人才打下初步思想基礎。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學原則是:(1)以共產主義為指導;(2)理論聯繫實際,知行統一;(...
杜威教育社會學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 l859~1952)也屬古典教育社會學思想家之一,在一九一六年出版的〔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曾明白的指出,從非正式教育轉變到正式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教育與生活脫節的問題。根據杜威的看法,非正式教育是個人的、生動的,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的;而正式教育若無妥善安排,則不但容易流於孤立與書本化,與實際脫節,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所安排的學習活動,應該盡量融貫正式教育的功能及非正式教育的性質。唯有如此,學生才能認識本身權力及其所學習材料的社會意義。杜威提出其著名的兒童本位教育的主張。反對傳統權威式的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