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莊王想要攻打越國,莊子就問他為什麼要攻打越國?他回答說:因為越國政亂兵弱。莊子聽了便說出他心裡的憂慮:「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之外的東西,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睫毛。楚國軍隊曾敗給秦、晉,因此喪失數百里的土地,這是兵弱。強盜莊蹻在楚境內四處作亂,官吏卻拿他沒辦法,這是政亂。君王你看不見自己國家的亂象,卻想攻打越國,這是見遠而不能見近。」於是楚莊王打消攻打越國的念頭。後來「目不見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另外,《胡非子》:「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也指見遠而不能見近的意思,只是用字不同。眥(ㄗˋ),眼眶。意指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眼眶。「目不見睫」...
膽顫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殷憂啟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切的憂慮能啟發聖明。《新唐書.卷一一八.張廷珪傳》:「古有多難興國,殷憂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
跋山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譯文1.2 釋義2 近義詞3 反義詞 出處《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譯文大夫翻山越嶺,淌水過河,我心裡卻感到憂慮 釋義跋,踏、踩。翻過山嶺,淌過水流。形容旅途遙遠,備嘗艱辛。 近義詞長途跋涉 翻山越嶺 風塵僕僕 反義詞一帆風順 順風順水 舵後生風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的樣子。《說文解字.心部》:「忡,憂貌。」《詩經.邶風.擊鼓》:「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經有人將口水吐在我的臉上,我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的將口水擦去。以此自我勉勵,希望可以免去兄長的憂慮。」婁師德說:「這正是我心裡所擔憂的。向你吐口水的人,想必已經對你很生氣了,你又將口水擦掉,正好表明了你厭惡他的舉動,這麼做只會更加深他的怒氣。不如不擦它,讓它自己在臉上乾掉,笑著臉去承受這一切,不是更好?」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唾面自乾」,用來比喻逆來順受,寬容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慮、擔心。如:「患得患失」。《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五:「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不患寡而患不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人民寡少,只擔心財富不能平均。語出《論語.季氏》:「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蠢蠢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王室的安危,的確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現在王室蠢蠢不安,像我們這種小國確實感到十分害怕。至於大國的憂慮,我們又怎麼能知道呢?還是請您及早考慮考慮吧。畢竟王室不得安寧,可說是晉國的恥辱啊!」范獻子聽了,便找韓宣子商量,決定明年召集諸侯開會。後來「蠢蠢欲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