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文學詩歌總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頌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謹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來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行動舉止中,不違背應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顯,四方的諸侯國都來歸附。典源又見《詩經.大雅.烝民》。內容則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謹,效法古訓,具有良好的儀容風度。因此天子賦予他重責大任,頒布命令於四方。後來詩中的「小心翼翼」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舉止十分謹慎,不敢懈怠疏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模仿、效法。[例]有樣學樣
天衣無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霸,鄭處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及卒,孔子為之涕。(3)則:依循、效法 故事 西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 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麼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2) 斅:音ㄒㄩㄝˊ,通「效」,效法。 (3) 東陽侯:張相如(?∼西元前165),西漢人。高祖六年以中大夫、河間守擊陳豨,力戰有功,封東陽侯。文帝十四年,為大將軍,出擊匈奴,卒諡武。 (4) 嗇夫:職官名。漢有虎圈嗇夫,為管理虎圈的小官。嗇,音ㄙㄜˋ。 (5) 諜諜:說話不止的樣子。諜,同「喋」,音ㄉ|ㄝˊ。 (6) 利口捷給:辯才敏捷,能言善道。 給,音ㄐ|ˇ,敏捷。見「利口捷給」。 (7) 刀筆之吏:掌案牘的書吏。 (8) 文具:文書具備而無實際作用。 ◎2《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
孟母三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母親為激勵孟子勤奮好學,曾為選擇環境而搬家三次,終於把孟子培養成一代大儒。後遂以此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例]許多家長效法孟母三遷的精神,不斷搬家,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法、採用。如:「師心自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唐.韓愈〈答劉正夫書〉:「師其意,不師其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效法。《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必欲行若言,當大定其本,使人主師五帝而式三王。」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注解〕 (1) 則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禮相事。則,效法。 (2) 鋌:音ㄊ|ㄥˇ,快速奔走。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崇、效法。《詩經.大雅.公劉》:「食之飲之,君之宗之。」《後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崇雖起勇力而為眾所宗,然不知書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