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9.0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徐?《徐氏筆精.卷八.諺》:「今人諺語皆本於古,句法恒相類,如:掩耳偷鈴、刻舟求劍、坐井觀天、抱薪救火、守株待兔、膠柱調瑟、落井下石……屋上架屋。人皆常談,鮮有究其義者。」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龍媒、張金鳳和張老夫妻二人,既然已經將人救下,熱心的十三妹責無旁貸地護送他們回家,心想說救人救澈,救火救滅,也不枉費自己一番苦心。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焦頭,灼爛額。形容救火時為火燒灼得很嚴重。#語本《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後用「焦頭爛額」比喻做事陷入十分狼狽窘迫的困境或犧牲慘重。△「頭破血流」
改弦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2、「易轍」:《晏子》(據《意林.卷一》引)晏子1>治阿2>三年,毀聞于國。景公召而問之,對曰:「嬰築蹊徑3>,急門閭4>之政,淫...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貞觀政要.卷一.君道》:「譬之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亂,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後嗣何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臂摟起。如:「抱孩子」、「抱薪救火」。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剨然有聲後壁半圯,乃左挈妻,右抱子。」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網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
改弦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裡的水救火,池水因而乾枯了,裡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說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昇華作用(Subli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內心對於火的莫名興奮感,倘若直接進行放火行為就成了「縱火犯」。但透過昇華作用,將對火的慾望改變成救火行動,便成就「消防隊員」的志願,看到火警能興奮地一馬當先,勇往直前,於火場中救人無數。昇華作用便是將蘊積於潛意識之衝動及不被認可的動機欲念,導向合理、符合社會標準需求之途徑,提升為高境界表現,是轉變心理衝突為積極建設之正向方法。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