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里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84~前322)希臘大哲學家和天文學家,主張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觀。曾就學於柏拉圖,後歸雅典,聚徒講學,繼承蘇格柆底以來的希臘哲學,而自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是首位系統陳述三段論法原理的人,奠定邏輯思維的基礎。著書甚多,以《辯論術》與《詩學》二書,對後世影響最大。也譯作「亞理多德」。
托夫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萊托夫效應(Restorff effect)2 起源3 意義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萊托夫效應(Restorff effect) 起源前蘇聯心理學家萊托夫曾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一場人數眾多的宴會上,主人循列經介紹與來賓一一握手時,隻能對身形、相貌、年齡、地位等特征中最爲突出者,即時記下他們的姓名。通過總結,他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現象,於是,他大膽地推測人...
瑪可.帕達;強盜的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三幕五景的默劇舞劇。約瑟夫.馬吉李耶(Joseph Mazilier, 1810-1868)編舞,歐貝(Daniel F. E. Auber, 1782-1871)作曲,史克里伯(Eugéne Scribe, 1791-1861)編劇,沙克雷(Sacré)舞臺特效,阿爾勃特(Albert)與羅米耶(Lormier)服裝設計,1857年4月1日首演於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內容:因暴風雨,羅馬總督的女兒馬雀莎(Marchesa Sampietro)與龍騎兵隊長培匹尼里(Pepinelli)避進一間屋裡,兩人都不知道這裡是強盜頭子瑪可.帕達(Marco Spad...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陶倫創造思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倫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陶倫創造思考測驗,旨在測量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以及精密性等能力。陶倫使用動作反應來測量創造力。陶倫創造思考測驗使用於教育情境,該測驗強調教是學習經驗與促進創造力的發展。有些學者研究發現,陶倫
亞里多德的戲劇六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名詞。同時也被稱作是悲劇六要素。在亞里多德的《詩學》(Poetics)一書中,他為構成悲劇的六個要素;情節、人物、思想、語言、音樂及景觀給予定義並加以解釋,許多評論家甚至將他的定義延伸應用在所有的戲劇類型。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康門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門紐(1592~1670)為十七世紀歐洲偉大的和平主義者及教育家。康門紐十二歲便失去了父母,幼年生活至為坎坷。由於得到教會人士的協助,康門紐終能完成海德堡大學的學業。西元一六一八年新教徒與天主教徒間的三十年戰爭爆發,由於康門紐篤信新教,因而不得不離開現在的捷克而流亡於波蘭。這段戰爭的經驗,使他堅信人類必須和平相處;而唯有普及教育,使人人皆有知識,始能實現此一理想。
  首先,康門紐提出了完整的學校制度。母親學校是為幼兒及兒童前期實施教育的場所,母親就是名符其實的教師,每一位母親就是幼兒的啟蒙師。國語學校是為兒童而設立的學校,教學媒介是以當地方言為主;借重實物,利用兒童...
天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爾薩人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所發表的理論。認為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比糧食供應的速度快,若不加以限制,則當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料只能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將會出現饑饉、戰爭和疾病。因此,唯有墮落(包括避孕)、災難和自我抑制方能遏制過度的人口增長。此外,人類的貧困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並非由於社會制度的缺陷所形成。
維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維·維谷基(lang|ru|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 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年11月17日~1934年6月11日),蘇聯心理學家。他受到皮亞杰的啟發,從他的理論發展出一套更完善的發展理論體系。可惜他於37歲因肺炎英年早逝,而他的作品在當時亦只有俄語版本留存。由於他的政見與大林相左,以及其理論不為當時蘇聯的心理學家所認同,他的作品在蘇聯一直被人忽視,並不為外人所瞭解。直到八十年代前蘇聯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此。《文選.張華.勵志》:「逝者如,曾無日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苟德義其如,夫何宮室之勿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