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7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了。在《野叟曝言》第九回中,提到水夫人知道兒子文素臣私下在外納妾一事,非常生氣,本來要文素臣立即斷絕往來。但是經過媳婦田氏一番解說,分析利害後,水夫人不禁感到事情已成定局,所以才說:「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這裡的「木已成舟」就是表示已成事實,難以改變了。俗話說:「生米煮成熟飯。」或「生米做成白飯。」與此成語語義頗為接近。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 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故事 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的兒子石厚,與衛國公子州籲勾結,謀殺了衛桓公。石碏便用計殺死兒子和州籲,維護衛國的秩序,人們都稱讚他是為君臣大義,斷絕父子的私情。 解釋 原指為了君臣大義,斷絕父子的私情。後泛指為維護正義,不顧惜親屬間的私情。 相似詞 不徇私情、大公無私、天公地道、秉公辦事、六親不認 相反詞...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春秋時代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因為秦國違背雙方在令狐訂立的盟約,於是晉侯派呂相出使秦國,目的是斷絕兩國的盟友關係。呂相傳達的內容大致上說:「晉獻公和秦穆公時,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之後秦穆公又幫助在外流亡的晉公子重耳,返國當上國君。但是兩國為了國界的問題,秦國的態度反覆,時常來犯。為了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斷絕、捨棄。如:「割愛」。漢.王充《論衡.本性》:「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厲為善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斷絕、放棄。如:「死心」。《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禁止、斷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史記.卷二四.樂書》:「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閉淫也。」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在深夜裡帶一名會寫字的書僮,幫他在神秀的偈旁寫下:「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意思是說,能修行到無身無心的話,萬物皆空,根本無須擔心落塵,更不必時時拂拭了。弘忍大師看到後,認為慧能的修行更好,便將衣缽傳授給他。典源...
餘音嫋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
恢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復原來的樣子。《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大凡我們要辦一事,敗壞甚易,恢復甚難。」
2.收復,將失去的收回來。《金史.卷一○八.胥鼎傳》:「宋我世讎,比年非無恢復舊疆、洗雪前恥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液體自縫中流出或滲入。如:「漏雨」、「漏油」。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