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特出、怪異。如:「孤僻」。《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邪惡不正的。如:「邪僻」。《紅樓夢》第二九回:「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劉克莊〈沁園春.老子衰頹〉詞:「老子衰頹,晚與親朋,約法三章。有談除目者,勒回車馬,談時事者,麾出門牆。」
束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拼音︰shù shǒu wú cuò釋義︰猶「束手無策」。見「束手無策」條。 01.宋.袁甫〈陳時事疏〉:「大敵臨前,束手無措,則不得已而行守江之下策。」 02.《清史稿.卷三九二.訥爾經額列傳》:「繞前扼賊北路,賊乃東趨。訥爾經額回駐臨洺關,素不知兵,束手無措。」 參考詞語︰袖手無策注音︰ㄒ|ㄡˋ ㄕㄡˇ ㄨˊ ㄘㄜˋ漢語拼音︰xiù shǒu wú cè釋義︰猶「束手無策」。見「束手無策」條。 01.宋.張元幹〈陪李仲輔昆仲宿惠山寺〉詩:「相看炯不寐,袖手了無策。」 參考詞語︰束手無謀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ㄇㄡˊ漢語拼音︰shù shǒu wú móu釋義︰猶「束手無策」。見...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坐井窺注音︰ㄗㄨㄛˋ ㄐ|ㄥˇ ㄎㄨㄟ漢語拼音︰zuò jǐng kuī釋義︰猶「坐井觀天」。見「坐井觀天」條。 01.宋.劉克莊〈諸公載酒賀余休致水村農卿有詩次韻之六和〉詩:「時事渾如坐井窺,逢人不敢問邊機。」  參考詞語︰坐井觀注音︰ㄗㄨㄛˋ ㄐ|ㄥˇ ㄍㄨㄢ漢語拼音︰zuò jǐng guān釋義︰猶「坐井觀天」。見「坐井觀天」條。 01.元.王惲〈老子過關圖〉詩:「論道休將坐井觀,逢時為用見真筌。」 
連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載,李諤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與治書侍御史的官職,又被封為南和伯。他為人正直,通達時務,很受眾人的推崇。他的學問和口才都很好,對任何時事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文帝幾乎都會接納。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詞藻雖華麗,但內容卻十分空洞。於是上書皇帝,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古時候風行教化,人人知書達禮,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正。文中用「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
實驗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對樣本之控制 影響內在效度之因素一、成熟(maturation):受試者身心發生變化之效應二、臨時事故(contemporary history):時間的效應三、測驗(testing):做測驗的學習四、不穩定的工具(unstable instrumentation):測量工具的變化五、統計迴歸(statistical regression):極端選樣六、選擇不等(differential selection):選擇誤差七、受試者亡失(experimental mortality) 影響外在效度的因素一、母群體效度二、...
力爭上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翼(西元1727∼1814),字耘松,號甌北,清江蘇陽湖人。與袁枚、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他詩作四千八百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其詩或嘲諷理學、議論時事,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最主要的是體現他所主張的「性靈」說,即抒寫性靈,展現生活中真實的感受。不擬古,不拘格式,寫出率真自然的生活體會。在趙翼的〈閒居讀書作〉詩六首之五中,他敘述說:人的臉雖然只有一尺大,但卻沒有二個人是完全相像的。人心也像人面一樣,上天巧妙獨造,各自不同。一起看同本書,各自領會不同;一起作同個題目的文章,寫出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這就是因為每個人先天條件的不同,所生出的巧妙。最後一句:「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過去的時事、事跡。如:「歷史」、「羅曼史」。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