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定《劉海峰先生墓誌銘》)稱勝。遊記文如《遊晉祠記》、《遊萬柳堂記》、《遊大慧寺記》等借景抒情,諷刺時事,近於雄肆奇詭。姚鼐評價說:“有奇氣,實似昌黎”(《海泊三集序》評語)。他還善於以傳神的筆法刻畫人物。如《樵髯傳》、《乞人張氏傳》等能以白描手法直寫人物的行動,透過其特徵性的行動細節描寫,形神兼備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又如《下殤子張十二郎壙銘》中,用三個“徐徐”、一個“低聲”,“性緩”的性格立即躍然紙上。劉大櫆以詩人而兼古文家,有些文章也以詩爲文,亦文亦詩,在散文中別辟新境。如《海泊三集序》本是評論詩歌的文章,卻著力...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資治通鑑.卷一八四.隋紀八.恭帝義寧元年》:「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郁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臺灣所見到的風景、習俗、遭遇的困難,以日記的方式寫成《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一書,並且論及時事、番政,是早期臺灣珍貴的紀錄,也成為後人著述最常引用的作品。(註3) 參考書目註1. 李筱峰、莊天賜,《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臺北縣:玉山社,2004),頁82~87。註2. 根據前引書目,約是以硫土一筐(二百七、八十斤)換七尺布匹的代價交換。註3.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38。〈郁永河《裨海紀遊》路線圖〉 http://thcts.ascc.net/template/sample8...
難分難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深意濃,捨不得分開。《紅樓夢》第二一回:「一時事畢,兩個又海誓山盟,難分難捨。」也作「難解難分」。
公共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媒體企業如BBC和CNN,發佈的資訊從最特別的地方文化到跨越國家邊界的全球政治舞臺。存在五十年的時事雜誌欄目,BBC全景(Panorama),證明了公眾不必僅僅視為消費者。但是在現代民主政府在堅持公共領域的真正精神中所扮演的這些角色受到了質疑,因其背後有明顯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吉勞埃(Kilroy)完美地表現了公共領域(The Kilroy epitimises perfectly the public sphere)。依照Danlgren的觀點,當媒體使用認知和情感基礎的溝通時,情感溝通用在傳播大眾文化和電視時更為有...
蒿目時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世局、時事而內心難安。《孽海花》第三○回:「先本是臺灣的臬臺,因蒿目時艱,急流勇退。」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閨秀文學」派,直到1989年出版的《我記得……》之後,寫作風格和題材大幅轉變,此後她的創作往往和時事、政治緊密結和,與另一位常以小說和政治、文化論述尖峰對話的作家李昂一樣,朱天心1980年代末期以來的小說往往招惹爭議,但無論就題材或技巧而言,朱天心的小說都進一步開展了台灣女性小說的空間。她的重要作品有《我記得……》、《古都》、《漫遊者》等。 著作《方舟上的日子》,短篇小說集(言心1977版,時報1979版,三三1988版,遠流1991版,聯合文學2001版)《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長篇散文(長河1977版,三三1...
中王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性雖然有稍微減弱,但是各州州長的勢力仍然強大。一直到中王國時期的後期,許多地方的貴族依然掌有地方的時事,他們統領著有相當可觀軍力的地方軍隊,也擁有大批幕僚和僕從。國王隊於地方長官的任命成為一種形式,地方貴族的職位變成了世襲制,所以整個中王國時期一直存在著地方勢力與中央政府的矛盾與鬥爭。中王國時期的國王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因而扶植起一個新的官僚階級「涅傑斯」(意為小人物),他們通常出身低微,卻得到國王的提拔與重用,擔任重要職務,因為沒有家族背景作為依靠,只能忠心追隨國王才能飛黃騰達,因此這批人是王氏的擁護者,也是王權加強的...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寄員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其中「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與“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極其相似,其思維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脈相承是顯而易見的。同時,這首詩中也反映了駱賓王曾經有過歸隱求道的思想。雖然這種思想還偶爾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詩中,但當時駱賓王畢竟太執著於世間時局的轉變,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敗後無路可走時,才終於走上了自己早就應該走的入道之路。 著作《詠鵝》、《在獄詠蟬》、《於易水送人》、《代李敬業討武氏檄》,唐中宗即位,...
直言無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說明,無所隱諱。《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傳.文宗孝德顯皇后傳》:「今中外臣工於時事闕失,直言無隱。」《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臣不忍坐視君國之危亡,故敢直言無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