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一個好人。 ㄨ ○ 雖不知他真正在打什麼主意,但他說這話一定~。 「居心叵測」及「包藏禍心」都有心存奸險的意思。 「居心叵測」側重於意圖難測;「包藏禍心」側重於形容將陰險的企圖隱藏起來,不使顯露。 居心叵測 包藏禍心 辨似例句 ○ ㄨ 對方突然發動笑臉攻勢,~,我們得小心提防。 ㄨ ○ 像我們這種小廠,不依靠大公司活不了;依靠了,又怕對方~,把你吃掉。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吐絲成繭,把自己給裹起來。這本是養蠶時常見的景象,有心人將它用來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將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頌〉,頌中有:「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情開朗,精神愉悅。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老殘遊記》第九回:「為何來的時候便那樣陰森慘淡,令人怵魄動心?此刻山月依然,何以令人心曠神怡呢?」也作「心曠神恬」、「心曠神愉」、「心怡神曠」、「心怡神悅」、「神怡心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猶、尚。如:「時間還早。」、「還有事嗎?」唐.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宋.陳與義〈中牟道中〉詩:「雨意欲成還未成,歸雲卻作伴人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折算、相抵。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准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若不是酒席間子母們當迴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俟松年所遣員弁到工,即責成該工員等一手經理,剋期完工,保全大局。……倘敢陽奉陰違,有心貽誤,一經驗實,應請便宜行事,即將該員弁正法工次,以為罔上殃民者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恥。《說文解字.辰部》:「辱,恥也。」如:「恥辱」。《左傳.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反義:心口如一,言為心聲,言由衷發,肺腑之言辨似: 衷,ㄓㄨㄥ。內心。不可寫作「哀」。 「言不由衷」及「口是心非」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言不由衷」常是迫於情勢而無法說出真心話,側重於敷衍、隱瞞,屬中性義;「口是心非」則有以言語掩蓋心中壞念頭的意思,側重於欺騙、虛偽,為貶義。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辨似例句 ○ ㄨ 在那種場合,大家談的都是些~的客套話。 ㄨ ○ 這傢伙說一套,做一套,典型~的偽君子。
有教無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類,不分等第種類。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理念主張「有教無類」,這句話記錄在《論語.衛靈公》中。他認為施教的對象不應該有貴賤貧富的分別,只要有心向學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門下弟子有三千人之多,其中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首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來「有教無類」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