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棫,文王能官人也。」或亦指為頌美周王之詩。首章二句為:「芃芃棫,薪之槱之。」
2.比喻賢才眾多。《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公揚清抑濁,官方有序,多士聿興,棫流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住本有質淡泊的天性。《老子》第一九章:「見素抱,少私寡欲。」也作「抱朴」。
2.抱,附也。,木皮也。抱指依附木皮。《文選.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而長吟兮。」
還淳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復到原本實淳厚的社會風氣。唐.崔融〈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制禮作樂,還淳返。」也作「還淳反」、「反還淳」、「返還淳」。
抱素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民風淳,人心安定。如:「現今社會人人勾心鬥角,用盡心機,不禁令人想念往昔抱素懷的日子。」《樂府詩集.卷一.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玄冥》:「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
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理論是指學習者本身自行建構,用以解釋某些科學概念時所抱持的基本理論。學習者經由日常生活經驗與對於周遭環境事物的了解,產生一些原始想法,甚而形成理論架構,用以解釋、解決所面臨的科學概念、問題。然而,由學習者所建構的素理論出發,對科學現象進行預測、說明或原因的解釋時,常衍生異於科學家想法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或與課室中科學概念的學習相互作用而產生預期之外的學習成果。從另一方面而言,研究亦發現學習者所持有的素理論,經常與科學知識發展過程中早期科學家的想法並行不悖。
  早期對於學習歷程的看法,經常是認為學習者在未接受課室教學之前是一無所知,如同白紙一般,任憑...
還淳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復到原本實淳厚的社會風氣。《梁書.卷二七.列傳.明山賓》:「處士阮孝緒聞之,歎曰:『此言足使還淳反,激薄停澆矣。』」《太平廣記.卷一六五.鄭濣》:「僕嘗病澆態訛俗,驕侈自奉,思得以還淳反,敦厚風俗。」也作「還淳返」、「反還淳」、「反歸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實。如:「他的誠得到眾人的信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率真。如:「畫家用拙的筆觸,描繪農村田園的美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2~1935)字太,後改孟,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為近代小說家。通法文,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創辦小說林書社,以筆名東亞病夫撰小說《孽海花》,名噪一時。著有《推十合一室文存》、《法國文學史大綱》、《補後漢書藝文志并考證》及小說《魯男子》等;譯有雨果、莫里哀、左拉之小說多種。
斫雕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除浮華,讓事物變實。參見「斲雕為」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